探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探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申淑萍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依林小学    016000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美术功底的培养,而且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灵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美术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素养,还包括美术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素养。美术核心素养是美术课程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1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1.1采取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美术感受力

针对小学生的美术课教学,教师应当多采取一些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构建趣味课堂,也能够让学生的美术感受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建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果是一些赏析类的课程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与了解到更为多样的美术作品。不仅要让学生就课本中的图画有仔细观察,也可以引入一些延伸和拓展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比如,在教授《艳丽的大公鸡》这一课时,首先美术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对比度强的艳丽的大公鸡的图片和相关的插图;然后播放一些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小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深深被吸引。当学生进入欣赏艳丽的大公鸡的绘本的过程后,教师再来针对这节课给小学生讲授冷暖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暖色和冷色分别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并且让学生通过冷暖色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与接收。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学生首先会就冷色和暖色的撞击有直观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来相对深入的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不仅理解的障碍会很大程度消除,学习的感受也会更加充分。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采取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美术感受力和核心素养不断形成与强化的教学实施方法。

1.2联系生活,锻炼动手能力

美术学科中创意实践素养的培育,可以将现实生活作为切入视角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核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生活的启迪,而美术学科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联系生活推进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返璞归真的课堂,鼓励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来源,调动学生的主观艺术与个性化思维展开艺术性创造。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在创意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意识,在创作美术作品的同时激发其灵感、开动其脑筋,对学生的大脑发育有着推动作用。例如,在《团包手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展示一些雕塑作品与以皱纸团包为素材的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理解造型艺术。开动学生脑筋,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什么材料能够用来创作立体作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联系生活、亲近生活。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旧报纸、饮料瓶等作为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认为使用这类材料属于变废为宝,有一定环保价值。教师可以此为延伸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想象力将皱纸团包成形态各异的外形,学生跟随示范教学通过揉、捏、搓、卷拧等技法来自由创作,将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小猫、小狗、衣服、鞋子等作为素材,在制作完成后尝试用胶水将各种造型黏结在一起,并用彩笔上色,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创作与色彩搭配技能,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理解能力的同时,将环保理念深入其中,使其理解到生活中美术的广泛运用。

1.3整合乡土资源,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基于文化的视角,对美术作品、现象等进行观察和理解,从而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将人类的文化艺术成果进行有效传承与发展。鉴于此,在组织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对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合理选择,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纸风铃》这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北京白云观建筑上的纸风铃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观察纸风铃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古建筑历史风貌。在观看风铃的图片或视频中,有部分同学已经在感慨纸风铃之美,有的同学在疑问这样美丽的风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会不会很复杂。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问先不着急回答,而是继续鼓励学生再看看风铃的结构有什么?风铃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会继续观赏下去,接着教师再将学生的疑问用图片展示出来,风铃的结构图、风铃的特征图、风铃制作的材料等都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拿出一些事先加工过的风铃作品,向学生展示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制作风铃,让学生体会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感悟能力。然后向学生展示和介绍纸风铃的制作过程,之后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素材,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纸风铃。通过艺术文化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剪纸艺术的风采,使得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文化的理解。

1.4建立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美术创作更具灵活性

美术课本身就是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术学科的视觉性、形象性、审美性、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美术评价没有一个精细的量化标准,评价更注重过程体验和创意表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获得审美体验并提升学科素养,教师要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全新评价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过程的有效评价。有效教学评价指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评价应该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单纯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教师要站在学生发展、成长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让学生通过评价找到自信,享受成功的乐趣。《泡泡飞呀飞》是一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造型的课,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不能要求过高、过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侧重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感知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吹泡泡这一游戏,挖掘教材蕴含的美,让学生体验快乐成长的意义。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成长目标”的深层次挖掘。

2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必备条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从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理解与反应,转化为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及创新能力。从本质上来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摆脱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令其终身受益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帷玮.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美术五环式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2(19):124-125.

[2]张凤云.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5(22):154.

[3]明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8(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