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研究

张水英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 836500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管理体系的改革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在优化管理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单位及时地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补齐短板,堵塞漏洞,确保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在新形势下,要使内控工作更好地与管理新常态相适应,必须从内控的工作内容、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制定了法规和规范,对单位的内控及廉政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实情况是,单位内控在适应新形势方面,不能将内控的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单位应完善内控制度,明确内控措施,优化内控流程,防控廉政风险,为单位健康、平稳运行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新形势下单位内控作用

(一)有利于单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单位内控制度不断优化,这是深入贯彻执行二十大精神的必要举措,也是对进一步防止和惩治腐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种新的思路[1]。利用对内控岗位、业务、权力运行等重要的节点展开预警和防范工作,建立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切实可行的内控机制,从而使内控制度得以有效实施,这对科学防范、约束权力发挥出了有效的制度牢笼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反腐败斗争,更为廉政风险防范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二)有利于单位加强自身机制建设

内控工作是进行全面的廉政风险排查,将其中的风险岗位和风险点进行识别,并根据这些风险因素,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设计出与之对应的内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防范方案,从而让各项制度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用性,从而达到对单位的内控进行高效管理的目的,这是一种适应新形势,防范重大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

新形势下单位内控关键要素

(一)内控环境要素

通常情况下,组织架构、集体决策机制、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授权审批等,这些都是内控构建和执行的必要条件。合理的内控体系是保障单位运行的根本,也是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最终达到“风清气正”和“廉政建设”的前提。对在执行公共职能时所涉及的业务及环节展开梳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组织架构以及决策、执行机制,对权力结构进行优化、明确职责权限,最终让职责得到科学的配置,让权力得到规范的划分[2]

(二)风险评估要素

风险评估是单位能够识别、评估和分析在组织和业务层次上存在的风险,并能对各种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是实施内控的一个重要步骤。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风险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无论是来自于内部的,还是来自于外界的风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内控的目标造成影响。

(三)控制活动要素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控的具体方式或行为。单位的内控工作要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及有关的控制手段,并依据单位内部的廉政风险程度,对其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分别采取不兼容的岗位分离、轮岗、授权与审批等,来防范和减少风险,确保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新形势下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层内控意识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内控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对建立内控制度不够重视,忽视了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种情况不利于事业单位内控的建立和有效执行,使得内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事业单位部门间缺少沟通,对内控认识片面,认为内控是财务的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无关,没有意识到积极参与到内控工作中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内控工作的效率低下,还会增加事业单位的风险和损失。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对风险评估认识不足、缺少对关键环节和岗位的风险识别、未把风险意识融入到业务过程中去。甚至有的单位在制定了内控的流程图,但在执行过程中,上至部门负责人下至普通职工都对其视若无睹,使其成为一种形式。例如,某行政单位会计人员离岗3年未办理交接手续,会计出纳未实行岗位分离,4年后发现该会计利用职务便利,套取民生资金80余万元用于自身消费。这就是未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能够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发现会计人员离岗未办理交接手续的风险隐患,即可及时发现会计挪用公款的问题,能尽快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为国家挽回损失。

(三)内控监督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监督,这使得内部监管不合理,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这种状况导致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完全履行监督部门职责。例如,某学校多个岗位1人承担,监督不到位,致使工作人员利用收取学费与办理毕业证的时间差侵吞学费80余万元。监督在事业单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监督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职能得以公正、公平、公开进行。然而,内部监督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这进一步加剧了监督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内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执行力度,时有徇私舞弊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公信力,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新形势下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一)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

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助推作用,必须要加强对其的正确认识。一是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对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承担首要责任,确保单位的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不断推动和完善单位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二是要加强反腐败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内在约束与防范能力,加强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反腐败宣传,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思想道德防线,营造出廉洁自律、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风气[4]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内控的关键步骤,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并针对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是建立风险管理观念,增强对风险的防范能力[5]。二是建立评估体系,对评估的责任部门、任务分工、工作流程和评估方法进行规范;三是进行风险评估,对单位风险和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及预防对策。对于临时发生了较大变动的事项,要对其进行二次评估,并对所找到的风险,给出有针对性的改善计划和对策,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内控监督制度

单位是利用各种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健全的内控系统,是实现单位在管理过程中,高效地运行和发挥内控功能的关键保证。强化对内控制度的整合,对其进行细化、补充和完善,从而构筑完善的内控系统,提高内控系统的权威性、约束力和执行力,让所有的业务行为都能够按照制度执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内控的重要性。

结语

从内控角度出发,推进单位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可以将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高效地融合,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和降低管理风险,这对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对防止舞弊和预防腐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都有非常重大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毅.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科技投资,2019(29):174.

[2]范荣霞.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2):241-242.

[3]黄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1(2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