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大概念统领下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初探

鞠春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213000

摘要:习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响应号召,中小学也纷纷开展了职业启蒙教育。但这些教育活动多是聚焦事实性知识,结构呈“散”,“点”,“浅”的样态。大概念作为一种专家思维,具有整合性,普适性,可迁移性,能够很好的改善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利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结构化。

关键词:职业;启蒙;大概念

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培养生涯规划,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意见》明确指出职业体验课程要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那么,职业启蒙课程应该是怎样的?目前国内学者对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义理层面,即:历史的沿革,实施的意义,存在的必要性等,少有课程实践层面的体系架构。笔者通过对本校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的思考和他校的开展经验的借鉴,提出职业启蒙教育需要在大概念统领下的观点。

一、涵义之思:大概念的阐释

大概念究竟是什么?在《人是如何学习的》(布兰斯特 等)这本书中,作者比较了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认为:专家的知识不是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简单罗列,相反它是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的,这些概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的领域。有鉴于此,笔者通过阅读研究:

(一)大概念是一种上位概念

大概念处于较高的层次,将下位概念全域纳入,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概念。例如:职业工具,职业服饰属于事实性的知识点;职业特征属于较高位的主题知识网;职业的差异与理解则属于更高位的知识统摄,具有极高的抽象性。

(二)大概念是一种核心概念

大概念是学习的核心概念,在具体的经验和事实都已忘记之后还能长久保持。每个学科领域都有一些核心概念,对这些学科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向学科本质思想方法和独特性。

(三)大概念是一种认知框架

大概念是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模型,反映了一种提纲挈领式的认知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和结构。

(四)大概念是一种意义模式

大概念代表着一种有意义的模式,它背后潜藏着一个意义的世界。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属于大概念迁移的范畴。形式,功能,变化,联系等大概念是意义世界的表现形式。

所以,广泛的,抽象的,永恒的“大概念”提供了理解世界的可迁移的透镜。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在大概念统领下,能将职业启蒙的知识学习,能力培植,生涯展望融为一体,给学生提供模块化,结构性的课程教育。

二、实践之困:职业启蒙教育的浅表化

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育人价值不会立竿见影,但从社会发展层面,个人理想追求层面等长远角度来看,它的内隐作用才会逐渐显现。也正因为职业启蒙教育的长远性,社会,学校,家庭并没有对此足够重视,目前只在政策层面发起一定的建议。就生涯发展的阶段而言,舒伯将4-10岁界定为幻想期,11-12岁称为兴趣期。可以看出,这两个阶段属于我国学生的幼儿期和小学期。在职业启蒙的黄金阶段,我国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的职业启蒙普适课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仅从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层面出发。因此,政策和课程体系的缺失,各方的忽视,造成了职业启蒙教育的浅表化。

(一)知识体系的

课程内容松散,零碎,没有系统的整合编排。有的即便看上去是统整在一个主题下,但知识点间彼此并无关联,仅仅是土豆式的装袋,水果式的拼盘,并非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分裂堆垛,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例:

主题:形形色色的职业

第一课

教师

第二课

医生

第三课

消防员

第四课

快递员

......

......

以上例子,割裂了各职业间的联系,看似统整在一个主题下,其实“神散而形不散”。职业种类名目繁多,如果对每一类职业都平均用力,平均切割的话,只能是导致课程实施的重复,浪费,低效。所以,课程实施者在选择典型职业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职业间的联系,以及由这联系而生发的育人价值。

(二)培养目标的

职业启蒙的教育目标不应窄化为单一的技能训练。职业领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应尽可能避免技能训练,取而代之的是职业体验式的参与。在一系列的参与活动后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倾听讨论的合作能力,自我调控的元认知能力以及多样化的自我表达能力,着力建构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调控性实践三位一体的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许多学校都会根据本校社团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技能性训练,例如:陶艺,插花,烘焙等。然而,将技能训练等同于职业启蒙,问题是比较大的。职业启蒙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基本的职业认知,养成初步的职业理想,训育向善的职业伦理以及更进一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技能训练是职校学生的生存本领和现实能力。所以应把教育重点转移到“职业”本身所具备的育人功能的“软技能”上,而非职业领域中的专业技能。

三、破局之道:大概念关照下的职业启蒙教育结构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职业是来自真实世界的课题,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但是,对学生来说,存在于周围世界的事件和现象都过于复杂,数量巨大的细节,会掩盖职业的本质特征。掌握了大概念就利于学生形成对职业启蒙的结构化思维。

(一)以大概念淘洗学生前拥概念

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学校,对于职业相关领域的问题,他们有着自己的初期理解。这些理解多是直觉性的体认,有的是正确的,有的阻碍学生的职业启蒙。教师在课程实施的刚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职业启蒙课程的大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大概念统摄下,将这些话题类别化。最后,教师分析学生对职业启蒙的前拥概念,将其初期对职业启蒙的信念卷入到课程实施中进行甄别与把握。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可以看作事实与想象,实际与可能间的对话,而大概念则是一种认知框架,旨在建立学生的信念结构。所以,大概念统领下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虽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却要避免编撰一套事实信息目录,而是要在概念框架的的情境中理解事实和观念。

综上所述,职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了许多关于职业的事实性知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用大概念关照学生先前经验中的概念,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知识,最终形成自己关于职业的信念结构。

(二)以大概念寻求下位概念

笔者在了解学生前拥概念的基础上,确立了“差异与理解”、“传统与现代”、“规划与设计”三向大概念。

1.指向差异与理解的职业特征启蒙:从散点到系统的概念聚合

差异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既“求同”,更“存异”,不在“求同”中抹杀差异,而是将“求同”视为“理解”。各类职业存在明显差异,包括薪酬、制度工具、体力或脑力参与度等。受社会舆论导向,小学生已经渐渐出现了对职业的好恶取向。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清职业差异,探索差异背后的劳动价值,通过一系列的“职业特征”启蒙活动,形成“差异与理解”的大概念。其中“职业特征”启蒙,包括“身边的职业”、“职业工具”、“职业服饰”、“职业文化标志”等。

对职业间存在客观差异的理解,将有助于学生用相对公正平等的视角看问题。对于职业的偏见和歧视由来已久。持有偏见的人会很不适应差别化的分类模式。他们更偏好垄断分类的思维模式。所以,他的思维习惯是僵硬的。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固有的推断方式——无论这种推断是否与眼下的人类群体本身有关。儿童社会化程度,相较成年人较低,因此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启蒙将给予他们对职业“差异与理解”的初始颖悟。

2.指向传统与现代的职业变迁启蒙:从过去到未来的概念思辨

传统与现代之间,有冲撞对立,现代文明气息野蛮地撕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传统的因循守旧阻碍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与现代之间,也有交汇融合,现代是对传统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而传统又得益于现代文明的发展,历久弥新。在“传统与现代”间,职业也经历了社会变迁。通过一系列的“职业变迁”启蒙活动,包括“已消失的职业”、“正消失的职业”、“新兴的职业”、“未来的职业”等,帮助学生建构对职业变迁的体悟,最终获得“传统与现代”的概念思辨。如下教育叙事:

家乡有一位颇有名气的修鞋匠,在惊叹他手艺精湛,价格低廉的同时,也担心这手艺在他们之后便再无传人。于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位修鞋匠,我便带领学生去采访这位修鞋匠。学生对修鞋这一行为,极其不理解。平时他们都是花大几百买的鞋,鞋子旧了或不合心意,扔了或再买一双便是,从来没有想过修鞋。

来到老师傅家,学生将心里憋闷了很久的问题,一股脑地吐露。比如:“修鞋这一行当有生意吗?”,“什么样的人会来修鞋?为什么要修鞋?”,“鞋子坏了,可以再买,修了还有用吗?”......在资本加速事物消亡的年代里,学生普遍不理解修鞋这一老行当的劳动价值和意义旨归。甚至有学生直接提出,在购物中心,有一所皮具护理中心,工艺也不错。于是我又带领学生去了购物中心,结果修鞋匠的亲民价格,购物中心的修鞋价格高得让人乍舌。      

反观购物中心这家店,通过提升工艺,变革运营方式——网络营销售拓宽客源,提升业务量,这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典范,也是传统的手艺能够传承、延续下来的一种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应该是培植孩子能够顺应未来生活,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应该是于书本、生活紧密相连,相互打通的教育。

教育究竟如何与生活相互打通?对于“传统与现代”大概念的理解,将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捕捉到相关联情境的策略性启示,建构有意义的信息模式。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树立传承与创新的意识,体验、理解工匠精神,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上有持续的发展而奠定基础。

3.指向规划与设计的职业生涯启蒙:从内省到展望的概念迁移

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一个人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从而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小学生受制于社会阅历,对于职业生涯的理解尚处于蒙昧状态,其对于未来自己的职业取向,仅有一些清新俏皮的答案。因此,为帮助他们形成基于职业生涯启蒙的“规划与设计”这一大概念,一是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包括“未来职业畅想”、“学写简历”、“模拟招聘会”等;二是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和图形组织者策略,规划与设计需要一定的审美;三是呵护学生对生涯展望的初始颖悟,鼓励各种奇思妙想。

4.笔者构建的职业课程体系

08bda4d0ff55129ee3dd88339d03875

四、过程监控:为概念进展而实施

如何评判教师在职业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是趋于大概念的呢?在追求大概念理解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和使用实证,以决定下一步学习以及如何实施。下一步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趋近于特定课程的目标。对教师来说,形成性评测的要点是要和学生分享这些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学习活动的目的,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他们能够学到什么。具有洞见性地判断他们学习活动质量的预期,明晰地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认识到,如何能使学生通过短期的课程目的趋向于长期目标,包括对大概念的理解。为此,笔者提出如下的两种概念进展模式:

阶梯式。学习目标确定每一步要完成的任务;完成前一步,后一步才能着手;每一步时间长短选择不同。这样的概念进展是一种固定的线性发展印象。每一阶段都有终点且和大概念相联系,向学生传达出和大概念的相关性。

螺旋式。将总目标分成几条链,概念随时间推移逐步展开,通过螺旋式发展的课程实现进展,对同一职业启蒙的大概念进行深度逐渐加深的理解。

只要探究的职业启蒙教育内容考虑到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习相关职业概念时所获得的进展,完全可以在横跨学校教育的不同时间里对相同的职业事件和职业现象进行学习。

如何判断学生正在获得对大概念的理解呢?在不同的时间点,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描述:学生越来越认识到在理解职业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学生能利用图形组织者策略来提炼相互关系和加深理解;学生能将学习内容应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并解释生活中的职业有关问题;学生对过程和探究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自我监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大概念统领下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探究与实施是为了祛除小学生对职业认知的蒙昧,训育良好的职业准备心态,改变现今小学职业启蒙课程实施的浅表化现状。在此过程中,充分践行大概念的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能利用大概念组织好知识,从而更好地探索、解释、扩展、评价职业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郁珂,杜妍.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0):39-48.

[2]刘晓,黄顺菊.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审视、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9(11):28-34.

[3]陈鹏.职业启蒙教育:开启职业生涯的祛昧之旅[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9):21-27.

[4]赵蒙成,王鲁艺.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策略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13):26-32.

[5]李蕾,陈鹏.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7(21):90-96.

[6]高山艳.课程建设: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J].当代职业教育,2020(01):34-41.

[7]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Z2):35-42.

[8]李松林.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0):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