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基本原理及其丰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基本原理及其丰富发展

张彧然

中共谷城县委党校

摘要: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70多年来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自身建设的历史来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为适应工人运动的需要,提出了工人阶级的建党任务,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思想,进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党理论,实现了政党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政党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政党建设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石”。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革命生涯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无产阶级必须组织成为政党才可能完成历史使命。第二,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作为最有前途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共产党不同于一般的工人组织,是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第三,无产阶级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恩格斯强调:“‘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很大的优点’”。第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为了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必须实行正确的策略原则。第五,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严明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无产阶级政党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要实行正确的集中,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第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建立工农联盟。工人阶级革命斗争需要农民阶级支持,农民阶级的解放也需要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同诉求是工农联盟建立的基础,工人阶级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条件。第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使自己的党员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坚持“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一基本原则。第八,党内团结是党的生命,必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只有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才能实现党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第九,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精神。

二、世界上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经验与教训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学说主要是就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展开的,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后,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理论很少。世界上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其中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最具代表性。

(一)苏联关于执政党的建设与实践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列宁为核心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领导俄国人民成功战胜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国外武装干涉、迅速恢复和发展战后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过程中,对加强俄共布自身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在执政前期也高举列宁主义旗帜,同形形色色的反党派别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但在执政后期,他逐步抛弃了列宁时期初步形成的党内民主的制度和作风,最后走向了个人专断,党内民主不断收缩,直至丧失殆尽。随后,苏共历任书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期,都对苏共执政和执政党自身建设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他们制定的各种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进行的所谓“根本革新”最终导致了苏共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苏共领导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置之脑后,苏共二十八大决定在苏联实行多党制、总统制,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使苏共领导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四分五裂。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与实践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还是走向剧变而失败。主要是因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受苏联模式的影响,都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内权力结构倒置;党内决策过程缺乏民主;普遍存在委任制和领导干部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党的最高领导者个人专断,任人唯亲;把党内关系敌对化。

(三)中国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在井冈山时期就已明确,而完整的建党学说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又有新的发展,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建党思想。但由于对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缺乏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又受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条件的制约,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也没能在实践中完全坚持下来。

2.改革开放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创新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践,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关于进行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从严治党等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思想。在实践中,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健全党规党法,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制定了新党章;从1983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探索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形势,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的关键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实践方面,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创新。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管党治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一)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从党的领导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进行了阐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升到新的境界。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体现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体现在我们党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是领导一切的”,意味着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全面领导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又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创造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科学准确地理解这一重大论断,需要回答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党在历史上长期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从理论上看,这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客观要求。从实践上看,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理论逻辑看,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成效也要通过政治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来评价衡量,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根本性地位、作为根本性任务。从实践逻辑看,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党的建设把什么置于根本性地位、摆在首位,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由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密切关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治本之策。

(四)创造性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科学回答“窑洞之问”,77年前,毛泽东同志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必须”作了精辟概括: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五)创造性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二十大报告开篇强调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个字,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六)强调指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坚持党指挥枪的显著优势,全面部署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丰富和强化了建军治军的根本原则。《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历史充分证明,军队掌控得好,就能成为国家政治稳固、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正是因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从建设党到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导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参考文献:

[1]任晓伟,杨非非.“自我革命”概念的理论生成及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布局中地位的演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5):39-45.

[2]李志勇.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10-06(001).

[3]梅潇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张荣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N].中国青年报,2022-04-21(003).

[4]]陈荣文.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系及其创新性贡献[J].海峡通讯,2022(03):41-43.

作者简介:张彧然(1994—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