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班级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议中学班级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吴平茹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民族中学  甘肃武威  733299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教师也应因时而变,从以往教育管理模式中向着素质化教育发展,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从物质、精神等不同维度打造良好的班级风貌,让学生在优质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师,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级、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班规,既让学生在自由环境下成长学习,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约束力,并在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根据班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关键词:中学班级文化;渗透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引言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最佳阶段,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有良好的环境熏陶,他们就可能会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而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其人格的形成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初中班主任不仅要组织学生高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与结构分析

班级文化主要是指以班级为文化载体传播和体现班级文化现象,并通过师生共同建设,基于学习目标、规整制度、行为规范等方面,打造班级形象。如果班级文化一旦建设完成,学生长期在班级文化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必然会影响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且通过文化导向达成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构建班级文化结构时,可以基于班级文化内涵,结合其特点和教育功能,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进行全面考虑。首先,物质层面,教师可以利用装饰物,根据教学要求和校规、班规内容,装饰班级环境,潜移默化渗透和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其次,精神层面,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囊括了班级文化精神、道德观念、奋斗目标、班级精神风貌等,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最后,制度层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师生共同的意识形态观念,又与物质形式构成有一定关联,制度文化建设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培育效果。

二、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班级文化的育人效果不突出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教育轻成长管理等不足,无形中弱化了班级文化育人的成效。部分县域中学面临着师资队伍流动快、缺口大、专业化不强等发展困境。部分科任教师缺乏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培训与指导,在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班主任难免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有不少班级只是简单地在教室挂横幅、贴标语,或是让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规划等。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形式整齐划一、内容空洞无力,缺乏班级特色,学生制订的学习规划往往不切实际,达不到实际效果。此外,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下达旨意”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少,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组织班级活动时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执行任务,主体地位缺失,集体认同感不强,导致班级失去活力。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形式比较单一

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流于形式化。通过与学生以及各学科任课教师的访谈沟通中,发现班级各种集体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不高,并且很多学生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感受与体验一般,学生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与否并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因为很多文化墙、班级口号横幅只是简单地在网络上随意搜索而设计的,并没有与班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精神文明建设等相挂钩,缺少班级文化特色,也忽视了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性。

三、中学班级文化中渗透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的策略

(一)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才是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的关键所在。教育管理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解读,更要传承其价值底蕴。传统文化教育不在于仪式复古,而在于师生共同体探索对文化的深入解读。管理者要解读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班级管理,克服过度追求传统文化仪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以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管理过程中传统文化的选择过程就是文化调适的过程。首先,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应以个体内在需求为切入点,整合多元文化,以价值性而非片段式文化转接给学生,不能以片段仪式代替学生切身感受,需触及心灵才能促进文化和身份认同。其次,班级管理的育人性需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的文化需求,使其符合时代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重点,具体表现为突破点,通过传统文化价值意蕴陶冶学生,加强道德品性的培养,提升个体文化认同感。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班级管理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生成价值意蕴不同的理念。单一价值的传统文化管理教育不能满足时代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只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才得以满足个体发展需求。

(二)应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里,班主任都可以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享受节日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例如,在重阳节,可以组织同学们搜集「重阳的由来」,让同学们认识到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以“九九重阳”为主题,通过诗词朗诵、成语故事、孝心演讲等形式,营造一种尊老爱幼的氛围;学生感念亲恩纷纷付诸行动,或做家务,或打扫家里的房间,都是一种孝心的体现。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

积极的个人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培养和展示个人积极特征,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的内核是积淀于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师生价值导向以及共同追求的集体愿景,具体外化为师生的个人特征,如爱校荣校、勤奋好学、团结友善等。中学三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性格塑造、行为养成息息相关。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充分展示个人的专业优势和人格魅力,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因此,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常抓不懈,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四)构建富含特色的励志教育

科学高效且富含特色的励志教育是班级文化构建的重点所在,是建立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班集体的根基。长期以来,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高度侧重校园环境的育人效果,同时致力于建设“志存高远,放飞理想”的特色教育,依据现代与历史和谐共处的需求,针对性地发掘学校文化的底蕴。将励志教育导入其中,促使其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去,使学生在科学的世界观养成、审美能力的培育、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与陶冶。并且也能够给班级文化构建带来发展的土壤,从而带动学校教育工作获得长期稳定的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建设是始终贯穿整个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切不可掉以轻心、顾此失彼或者是厚此薄彼,力争做到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初中学生的人格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具体的教育中,班主任还需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因人因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效地达成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牛顺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20):123-124.

[2]郑凌.中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产业,2021,(19):112-113.

[3]韩文娟.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1.

[4]赵建立,王大香.中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初探[J].新课程,2020,(49):228.

[5]郭红燕.安阳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20,(14):34-35.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红色文化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