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与共同富裕

/ 2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与共同富裕

邱君帝

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临沂 276000

摘 要: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早在春秋时期,鲁国贤大夫孟献子就提出了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著名政德思想,也是我国较早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之一。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承认社会是分阶层的,要求各阶层应各守经营本分,不要去抢夺底层民众的生计,给他们保留一线就业的生机。在促进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的今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保就业、稳就业、提民生、促富裕都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孟献子;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庄严承诺”,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体人民充分就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因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人民群众实现富裕的根本途径和来源。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就业来实现共同富裕历来是我国朝野关注的社会焦点,也是我们党一直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在这方面,历代先贤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囿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共同富裕,但也给我们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共同富裕道路的指导和借鉴。其中,春秋时期孟献子提出的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就很有借鉴价值。

一、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释义

孟献子(?-公元前554年),为春秋时期鲁国贤大夫,是亚圣孟子的先祖。他主张节用和发展生产,以贤为富,以义为利,不争民利,反对浪费,对鲁国多有贡献。在共同富裕方面,孟献子提出:“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这句话对孔子等思想家、政治家都颇有影响,被儒家收入《四书》中的《大学》(五十四),以教育后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

孟献子说的“畜马乘”指四匹马拉的车,是春秋时期初任大夫的官员待遇,“不察于鸡豚”指不要关注养鸡养猪之类的小生计;“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以上的官员家庭,“不畜牛羊”指不养牛羊等牲畜谋利;“百乘之家”是有封地(采邑)的封爵大家族,“不畜聚敛之臣”指不收养会与民争利、能敛财的家臣、仆人;“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指如果有能与民争利的敛财家臣,还不如有家贼更好。“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认为,如果你当上了大夫,家里养得起马、乘得上四马拉的车,已经很富有了,就不要再算计养鸡养猪这种蝇头小利;如果是卿大夫,办丧事的时候能够用得起冰来保持尸体不腐坏,家里已经很富足了,就不要再想着养牛羊牲畜发家致富这种基层群众的事;如果家有封地、兵车百辆,富甲一方,就不要老想着派人去搜刮民脂民膏。如果家里有能到处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奴仆,还不如有个家贼,至少不会祸害民众带来灾祸。后来朱熹解释说:“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大学章句集注》)总之,孟献子认为,如果大富大贵了也要给底层的穷人留条生计和活路,不要认为天下的好事、好处都是你自己的,整天算计着与底层、基层民众争利,导致他们生计无着、穷困潦倒,进而让社会陷入动荡。

虽然孟献子的时代不可能提出共同富裕这样的宏愿,但是他的思想观点无疑揭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焦点问题──就业,这对于促进群众充分就业、防止两极分化具有重要价值。

二、群众就业和富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我们不能不承认社会是分层次的,贫富差距很大;人的能力是有差距的,境遇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人能够干大事业,可以大富大贵,富裕不在话下;多数人可以从事普通职业,只要身体健康、方法科学、积极努力,也能实现富裕或基本富裕。但是少数人囿于各种原因,可能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换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脱贫攻坚战中脱贫的9899万原农村贫困人口基本都属于此,另外还有数量相当大的城镇底层人群。这部分人的就业极为艰难,但也极为重要,虽然他们的收入极为微薄的,但却是他们赖以糊口的所系,也是走向富裕的现实依靠,所以是不可被侵占、不可被剥夺的。侵占或剥夺这些人赖以糊口的生计可以说是不道德的,所以孟献子提出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提醒那些富贵人家不要“与民争利”,给底层民众留一条生路,让他们也有能一个走向富裕的基底。

我们今天的共同富裕是否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小康,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和进步,奠定了共同富裕的良好基础。但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明显。近年来,受疫情、美国脱钩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底层群众的就业面临新的很大压力,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收入也不够稳定,连大学毕业生也难找工作,甚至少数群众的收入有减少的可能性,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成为重要问题。但同时,有的人日入亿金,却整天想着如何进一步“杀贫济富”,连社区卖菜这等底层群众的小生意也要抢。这种内卷式发展不仅不是高质量发展,也谈不上科学发展,只有存量、没有增量的争夺,只会把底层人群的就业门路抢光,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更加艰难,进而导致市场萎缩、国内大循环不畅,甚至影响国家发展和稳定。

三、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的启示

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定要对解决底层群众的就业问题保持敬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的基础和保障。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才有可能让他们走向富裕,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首先要做好困难人员、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兜底措施和帮扶支持,积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对基本民生资源的炒作、垄断和掠夺,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而绝不是让先富抢后富,搞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但现实看起来并非完全美好,有些先富起来的人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共同富裕建设,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也使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更加丰富,值得称赞;但也有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并不愿意“先富”带动“后富”,先富后热衷于向国外转移资产和移民,甚至“为富不仁”(《孟子·滕文公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是新时代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先富起来的人首先应像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论要求的那样,不能过于贪婪,连微末之利也不放过,“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要给普通群众留点就业门路,保留他们走向富裕的基础。其次,应该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实质性贡献,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要有更多担当、更多追求、更多作为,加强科技创新、扩大财富增量,切实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带领后富人群走向富裕,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实质性贡献。


[作者简介]邱君帝(1972─),男,临沂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