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院协同育人”视角下书院制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3

基于“双院协同育人”视角下书院制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究

杨卫红,刘凯,,王一戈,董昊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摘要:“双院协同育人”即“书院+院系”协同育人。现有研究成果显示,书院制育人模式在解决目前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我国书院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需要对书院制模式下双院协同育人进行研究,分析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找出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强化通识教育、深化社区建设、优化“双院沟通”机制、完善导师制、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等六个方面提升双院协同育人效果,从而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双院协同育人;书院制;毕业生就业能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国内实施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日益增多,而我国书院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基于书院制模式下双院协同育人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找出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能力,培育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高校大学生提高就业率,为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双院协同育人的概念及内涵

“双院协同育人”是书院制模式下的一种育人机制,即“书院+院系”协同育人。在书院制模式下,目前我国高校双院协同育人模式出现了整合式协同、辅助式协同、交互式协同等多种模式。本研究是基于交互式协同育人模式,即书院与学院是并行的独立行政管理机构,书院和学院同时承担学生教育及管理职责,二者交叉互补,形成矩阵式结构,书院属于二级行政机构。学生拥有双重身份,不仅是某个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某个书院的宿生,同时接受书院和学院的教育与管理。在书院与学院分工上,书院负责学生事务,具体包括党建、团学、奖

助贷、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引导、学生组织建设、宿舍社区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等,而专业学院则专注负责教学和科研。双院互相独立而又彼此配合,通过分工育人实现对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管理。

二、书院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

1.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高校招生人数剧增,毕业生数量也一直在增加,这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目前而言,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增长趋势和就业岗位的增长趋势不完全匹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需不足,导致很多岗位的竞争压力大,很多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适当进行了裁员或减少招聘人数。岗位需求减少,失业人员又大批流入市场,意味着毕业生要与这些有着更多工作经验的人进行岗位的竞争,这对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三是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慢就业”现象突出。大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清,盲目自信,就业期望较高,注重物质利益多于精神追求,不愿意去基层投身贫困偏远地区,把公务员、事业编等铁饭碗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缺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求职状态不积极,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观望,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二战”,这些都致使“慢就业”现象尤为突出。四是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不到位。目前很多高校过于重视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就业指导难以发挥功效;同时,很多高校也没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缺少对就业指导的认知,只能是照本宣科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针对性的指导,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致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2.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受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因素影响,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不足、基础实践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够、流动就业能力缺乏、品格养成欠缺、是创业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弱等方面。

三、双院协同育人视域下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双院协同育人目前存在着不足。一是书院和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职能不清。学院专注学生的专业培养,但在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投入不足。书院主要承担通识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等工作,且书院需要管理若干个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对某一具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尚无针对性的具体思考和规划。学院和书院的职能有互补也有交叉,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尚不明确。二是双院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现代大学书院制还属于摸索阶段,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书院制模式下,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分布在好几个不同的书院,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书院。这就为学院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付出较以往大得多的精力来协调几大书院开展活动。且同一专业内部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与朋辈互助被割裂开来,这不利于专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是双院沟通效果不佳。书院和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也定期召开双院沟通会,但双院沟通的渠道和途径很单一,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协同育人的具体工作缺乏规划和前瞻性,带有随意性,书院和学院往往有事才会联系。由于每个书院涵盖多个学院的学生,学院的学生也分散在各个书院,这也增加了双院协同育人的成本和难度,从而导致双方协同的意愿和积极性均受到一定影响。

2.学生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虽然学生大一都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但大都是为了完成作业,并不是真的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多数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后并没有执行,缺乏学习动力,也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探索,最后导致就业能力低下。二是自我提升意识相对缺乏。本科毕业生在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上普遍欠佳,尽管有相当多的学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没有充分意识到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再加上自身惰性的支配,因而并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三是心理素质不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差。许多毕业生曾有过多次失败的求职面试经历,但是这些经历并没有成为他们日后奋发向上的动力,而是导致他们走向了一蹶不振的深渊。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一味地妄自菲薄,以至在后续求职过程中表现得畏首畏尾,甚至对求职产生了畏惧心理。

四、 双院协同育人视域下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协同发展,实现全人发展

书院和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两个主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目标。在“双院制”育人模式下,以专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院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传授理论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智商与能力,而以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书院教育,应以通识教育活动为载体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注重学生潜能激发与情商塑造。同时,学院与书院应当找到两种课堂形式的融通点与纽带,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双向对接,以此推进“双院制”育人模式的协同育人。比如,可以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宿舍进行交叉融合,并以宿舍区为单位划分书院班级,让学生在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进行跨专业学习与知识交流,以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打造不同的学习体验与教育环境。

  1. 化社区建设,助力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混住,这种住宿模式确保了书院内跨年级、跨专业学生间全方位的、立体式的交流和探讨。在这种住宿模式下学生能够认识更多更有趣的朋友,并且也能够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书院制高校要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区化书院建设,打造一个专业化思想政治育人的新载体,积极探索富有书院特色、体现三全育人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环境文化塑造人,结合书院社区环境,建设集“思想教育、智慧学习、创新创业、美好生活”一站式学生社区。

  1. 健全共同育人机制,优化“双院沟通”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双院协同育人除了需要书院和学院共同努力,积极沟通协作,还需要学校层面建立完善双院协同育人的制度机制,保障双院协同育人有章可依,切实落到实处。建立双院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学院与书院在育人方面的精准发力与共同发力。一方面,应当健全共同育人机制。学院与书院之间的育人职责既要界定明晰,分工明确,也要制订双院协同育人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如书院只负责素质拓展、生活指导、心理教育等第二课堂工作,学院主要负责课题设计、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等人才培养工作,以此保障双院在育人过程中恪尽职守和各司其职,更好地发挥双院育人潜能,避免出现学院与书院权利混乱、义务重叠等现象。另一方面,也应当建立双院协同管理机制,构建书院与学院的沟通互动平台,加强双院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学院与书院应当定期沟通,共同探讨“双院制”育人模式实践与发展问题,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双院交流平台与育人管理系统,以此发挥学院与书院的协同与联动作用,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1. 完善导师队伍建设,精准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组建由学业导师、通识教育导师、常任导师、朋辈导师组成的四支高水平导师队伍,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业导师由院系专业课老师担任,每个小班配备一名,围绕学风建设、专科课学习等主题开展小班座谈指导活动。通识教育导师由专家教授或者社会各界杰出人士担任,不定期对学生提供指导,旨在对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并通过个人分享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感悟。常任导师由书院辅导员担任,通过党建引领、学风建设、生涯指导、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全面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朋辈导师由同专业高年级的优秀学长担任,一对一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学长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朋辈之间的交流学习,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提升。

  1. 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学院和书院协同,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着重开展富有本学科特色的文化活动,以服务相近专业学生成长发展。比如临床技能大赛、医学影像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满足学生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学习需求,组织开展包括校园文化、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活动

实现教育有效延伸、优势补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服务意识,锻炼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双院协同育人:现代大学书院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江苏高教,2017.3

[2]刘学燕,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困境反思与路径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22.6

[3]黄健.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西部学刊,2020.2

[4]丘红映 谢东良.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21.4

[5]刘学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优势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