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朴徐宁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到接受三尖瓣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术后护理可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与康复情况,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运用。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康复情况;预后情况

心脏瓣膜病作为多见的一种心脏病,此疾病的致病原因是风湿热证,其中的重症心脏瓣膜病症出现的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多瓣膜损伤,许多心肌细胞受损等。患者一般会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表现、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表现以及心脏负荷能力提升表现等,使得机体心血管的重塑受到较大的影响,亦会对其他的脏器与功能产生威胁,诱发多器官衰竭症状。若是不给予其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致死的概率是比较高的[1-2]。其中,瓣膜置换术为对此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此疗法具有较高的创伤性,而且需留置比较多的管道,病情变化迅速,会引起并发症出现,所以强化术后护理服务。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到接受三尖瓣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年龄(56.16±11.2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6.14±11.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术后护理服务,对其生命指标和体征的变化进行监测,遵医用药,落实心理护理。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强化术后护理服务,具体为:

(1)呼吸道管理:在术后,患者需接受一段时间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干预,这时需对其通气的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其定时吸痰护理,对其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及时地清除,确保二者可处于卫生和干净的状态下。

(2)管道管理。在完成手术后,需对各个管路留置的情况进行观察,关注引流液的量、颜色以及形状等。在辅助患者翻身的时候,需重视对其引流管的保护,降低受压或是弯折问题出现使得引流不够通畅。定时清洁和消毒引流管,严格地开展无菌操作。

(3)心电监护。对其心电图指标的变化密切地观察,对有关的数据信息细致地记录,若是发生异常需尽快地告知医生,辅助医生明确出现异常的原因,后针对性的处理。

(4)康复训练。评估其康复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依照其实际的状态对训练进行调整和执行。在其卧床休养的过程中,需辅助患者对肢体、关节以及肌肉活动,从床上被动运动,逐步的过渡到床上自主活动、床边运动和床下运动。在其训练中,护士需全程在旁陪同,若是发现其出现不适亦或是运动量过大,需告知其停止运行,进行休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通气时间、血气次数、发病概率、呼吸机运用时间、第一次床上自主活动时间、第一次床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数据处理

   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实验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s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h)

ICU通气时间(d)

血气次数(次)

发病概率(%)

呼吸机运用时间(h)

第一次床上自主活动时间(d)

第一次床上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67)

13.79±1.41

5.28±1.27

8.23±0.20

9(13.43%)

13.99±2.35

5.38±1.31

8.89±1.32

14.53±0.23

实验组(n=67)

5.82±1.42

3.33±1.19

3.29±0.18

1(1.49%)

10.06±2.42

3.42±1.33

5.96±1.34

10.59±0.15

x2

32.6003

9.1711

150.2779

6.9161

9.5363

8.5939

12.7505

117.448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8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三尖瓣置换术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在治疗中需辅以护理服务,旨在优化预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此次研究中,分析护理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5.82±1.42(h)、ICU通气时间3.33±1.19(d)、血气次数3.29±0.18(次)、发病概率1(1.49%)、呼吸机运用时间10.06±2.42(h)、第一次床上自主活动时间3.42±1.33(d)、第一次床上下床活动时间5.96±1.34(d)、住院时间10.59±0.15(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研究结果验证了强化术后护理服务的价值,出现此研究结果的原因为:在术后护理中,重视呼吸道管理,进而降低不良和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在其病况稳定后撤机更为容易,而且亦可大幅度地降低呼吸机有关疾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重视鼻腔和口腔的清洁,进而减少呼吸道阻塞亦或是误吸等不良问题。同时,护理中强化对管道的观察,保障各个管道均通畅,可以明确其恢复情况,进而降低非计划性的拔管不良事件出现的概率和风险,降低患者痛处,加速其康复速度。在护理中,给予重点的心电监护,可尽早明确患者是否出现心律不齐问题等,后给予其及时和针对性的处理,进而改善了预后。加之,在术后强化康复训练,按照患者状态逐步的提升训练的强度和难度,继而获得优质的康复效果

[3-4]

总之,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强化术后护理,从多角度入手,可加速患者康复的速度,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杨晓娜. 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19,140.

[2] 季乐,苏云艳,班佳佳. 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瓣周漏再次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 健康必读,2022(9):185-186,188.

[3] 李肖.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框架思路构建[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4):161-163.

[4] 陈浩,王哲芸,卢山. 一例二次心脏术后再行三尖瓣置换患者的护理体会[J]. 健康必读,2021(3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