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轻度尖瓣关闭不全的二置换(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患者同期行尖瓣成形(tricuspidvalveplasty,TVP)对其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二病变伴有轻度功能性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MVR组(40例)与MVR+TVP组(4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体外循环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2年的相关情况,观察尖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systolicdiameter,TVAESD),尖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diastolicdiameter,TVAEDD),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同时对比两组围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患者比例。结果术后2年MVR+TVP组的TVAEDD和TVAESD显著小于MVR组,而RVFAC显著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VR+TVP组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功能改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MVR组;MVR+TVP组术后2年的存活率显著高于MVR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尖瓣关闭不全行MVR患者同期行TVP有助于患者右心功能和尖瓣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减少MVR后远期出现的尖瓣关闭不全。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年龄≥65岁约为2.0%,年龄≥85岁约为4.0%,成为排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之后的第大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方式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式,术后如何护理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二、主动脉尖瓣和肺动脉置换的护理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 二尖瓣 肺动脉瓣 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者尖瓣置换后进行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且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并行尖瓣置换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分析研究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6%,且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患者行尖瓣置换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的适应身体的状态改变。

  • 标签: 三尖瓣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二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尖瓣关闭不全(TR)应用二置换(MVR)+尖瓣成形(TVP)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104例来我院进行二病变与TR(轻度功能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疾病确诊后给予所有患者MVR治疗,之后分组再次对观察组患者使用TVP疗法干预疾病,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等指征,评价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结果经过联合疗法治疗疾病的观察组患者心脏彩超、存活率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后有着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二病变和轻度功能性TR的临床治疗,需要医生在把握患者病情基础上选择治疗效果理想的MVR+TVP治疗方案,以此控制病情,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病变 三尖瓣关闭不全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病尖瓣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到接受尖瓣置换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术后护理可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尖瓣置换患者预后情况与康复情况,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运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三尖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 康复情况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尖瓣反流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风湿性瓣膜病和外伤等,常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及高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尖瓣反流患者,行经股静脉异位尖瓣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异位尖瓣植入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腔静脉 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腔静脉瓣膜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和机械尖瓣置换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273例接受尖瓣置换治疗的患者。比较置换机械与生物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应用机械尖瓣置换的患者106例,应用生物的患者167例,术后随访1~22年,随访(8.2±5.6)年。机械组短期死亡16例(15.1%),生物组短期死亡22例(1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机械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9%、77.9%、75.5%,生物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73.1%、6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结论尖瓣置换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依然较高,但无论采用机械还是生物,两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长期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尖瓣置换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尖瓣置换治疗的273例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1.9±13.2)岁(范围:19~66岁)。术前射血分数(42.9±6.4)%(范围:21%~49%),3例射血分数<3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0分5例,1分6例,2分7例,3分1例,4分5例。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Ⅰ评分为(3.6±2.1)分(范围:1~9分),EuroSCORE Ⅱ死亡概率为(4.91±2.40)%(范围:1.58%~11.60%)、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8±1.2)分(范围:0.2~7.1分),简化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5.6±2.5)分(范围:1.5~13.4分)。所有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原位或房位缝合技术行尖瓣置换。术后进行门诊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结果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持续行肾脏替代治疗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院内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年(中位随访时间8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包括心源性死亡2例,因抗凝并发症死亡和肺癌死亡各1例。1、5和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2%、71.4%和64.9%。结论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尖瓣置换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尚可,发生死亡和并发症风险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其他器官功能情况。

  • 标签: 三尖瓣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功能不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尖瓣反流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棘手,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经导管尖瓣介入治疗为外科开胸手术禁忌或高危的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相比于经导管尖瓣修复,经导管尖瓣置换适用人群更广,能更有效地降低反流量,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初步显示第一代经导管尖瓣置换装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 标签: 瓣膜性心脏病 三尖瓣 经导管三尖瓣置
  • 简介:摘要报道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尖瓣行机械置换后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3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需行心脏起搏器治疗,予经冠状静脉行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单腔起搏器,中测试感知、阻抗、阈值及膈肌刺激,术后记录心电图,并定期随访复查。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三尖瓣置换 冠状静脉 心外膜
  • 简介: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的大动脉内膜引起的感染性炎性反应,常伴赘生物形成,是心脏瓣膜置换后常见而又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未能控制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尤其是3个同时置换,具有独特的临床护理要求。我科于2007年3月30日成功地为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实施了二+主动+三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尖瓣置换术 临床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瓣膜置换手术 病原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导管介入尖瓣置换装置LuX-Valve治疗尖瓣反流(T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长海医院传统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度及以上TR患者12例。在全身麻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X线透视的引导下行LuX-Valve植入,手术采用经右前胸小切口、心房入路。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及器械成功。手术成功定义为成功植入瓣膜并撤出输送器,正确、稳定地放置瓣膜假体,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器械成功定义为在术后30 d随访期间瓣膜功能满意[TR严重程度降低≥2级,尖瓣压差≤6 mmHg(1 mmHg=0.133 kPa)],未发生植入物移位、瓣膜故障、再介入治疗,无器械相关死亡、栓塞、传导系统紊乱以及新出现的心室分流等不良事件。结果12例患者的TR分级为重度至极重度,年龄(68.5±6.9)岁,其中女性7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右心衰竭典型症状。12例患者均达到手术成功,中未发生死亡或转体外循环手术。LuX-Valve植入后,TEE检测结果显示8例无或者微量反流,3例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瓣膜植入时间为(9.2±4.2)min,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3.0(2.0,4.8)d。1例患者在术后第18天死亡,考虑与手术操作及器械无关。术后30 d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8例无或者微量反流,2例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11例患者达到器械成功。术后30 d随访期间存活患者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的占比较术前高(6/11比0/11,P=0.012),并且没有发生与器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LuX-Valve行经导管尖瓣置换治疗重度TR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且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 非径向支撑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尖瓣手术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的所有孤立性尖瓣手术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10 023例患者,其中尖瓣成形组(TVP组)4 749例、尖瓣置换组(TVR组)5 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孤立性尖瓣成形及置换的合并院内病死率分别为8.4%对9.9%, OR=0.64(0.44, 0.93);随访3个月以上病死率13.9%对16.1%,OR=0.91(0.49,1.69);起搏器置入率7.9%对26.4%,OR=0.24(0.21,0.30);院内卒中率14.4%对10.3%,OR=1.41(0.98,2.04);院内肾衰竭率12.4%对15.6%,OR=0.81(0.72,0.92)。结论与尖瓣置换相比,孤立性尖瓣修复与更低的院内病死率、肾功能衰竭和起搏器置入相关,远期病死率及院内卒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二者均可作为选择的情况下,推荐尖瓣修复

  • 标签: 孤立性三尖瓣手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置换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尖瓣成型环在矫治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收入的48例行心脏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患者,借助尖瓣成型环对患者进行手术诊断,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信息,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指标与心功能分级状态等信息相比有明显差异,术后状态得以明显改善,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尖瓣成型环应用于矫治心脏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新功能分级状态以及尖瓣反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三尖瓣成型环 三尖瓣关闭不全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二置换的临创治疗的方法与传统的二置换(正中开胸直视手术)手术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复查左室射血分数、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0例风湿性二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组),此20例患者进行了传统正中开胸二置换手术,2016年20里风湿性二病变患者坐位试验组(微创组),此20例患者进行了微创二置缓手术.两组患者均与手术后顺利渡过脱机拔管,转会普通病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07天,术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2454.88元,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了5.7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4.6%。结论微创二置换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具有两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临床观察 术后住院天数 术后住院费用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尖瓣成形治疗中、重度功能性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功能性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左心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尖瓣成形。根据式不同分组:人工环成形组(A组)、自体心包条成形组(B组)、改良De Vega成形组(C组),每组52例。对术前、术后10 d、6个月、1、2年患者的心功能、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尖瓣反流程度/cm2、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种方法治疗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6个月、1、2年组患者心脏B超复查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A组心脏B超指标明显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2年复查轻度以下尖瓣关闭不全比例分别为A组100%、B组96.6%、C组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成形均是治疗功能性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治疗式,近期效果相似,人工环成形中期效果更优,更适合功能性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而更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时间的推移进行统计学分析。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成形术 人工环 自体心包片 De Vega成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二置换尖瓣成形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体外循环下行有二置换尖瓣成形或包含二置换尖瓣成形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循环、呼吸系统进行密切监测,精细化液体管理、加强引流管护理、注重术后抗凝观察等,观察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ICU积极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最后顺利转回病房继续康复治疗。本研究其中一例病情稳定后转至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结论:对二置换尖瓣成形术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循环下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各类型尖瓣病变发生率,构成比及各装置受累情况.方法:收集1959-1999年共1027例本院尸检资料进行病理与临床分析.结果:各种病因造成尖瓣病变者209例.风湿性心脏病142例中尖瓣受累96例(68%),其中尖瓣关闭不全91例,尖瓣器质性狭窄5例.96例风心病尖瓣病变中功能性尖瓣环扩张关闭不全45例(48%),功能和器质性尖瓣关闭不全46例(52%).风心病尖瓣受累的各脏器存在弥漫性重度淤血,而风心病未累及尖瓣者各脏器仅存在轻度淤血.尖瓣病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肺水肿及肺梗塞.结论:尖瓣病变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病因不同,尖瓣环扩大程度不同;当病变累及尖瓣时可造成胸腹腔各脏器重度淤血;尖瓣病变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

  • 标签: 三尖瓣 尸检 分析 临床 病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