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分析

张华玲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中心小学 363400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奠基阶段,因此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课堂建设的基础,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融合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这一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以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网络中汇集了众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在网络中对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得到转变。其次,在信息时代教师真正地成为信息的“传达者”,传统“一言堂”的刻板教学方式被打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活力。最后,信息技术打破了知识教学的时空界限,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对此教师需要积极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把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分解,通过使用信息手段来传授教学知识,增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更加集中精力于学习。比如,在“可能性”的知识学习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例子,让他们去猜想,然后用计算机来计算答案。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情境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的策略

(一)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还不成熟,对于学习的热情大多是凭借着兴趣。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明显的抽象化、复杂化的特点,教师想要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为学生们搜寻与授课知识点相关联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们拓宽视野,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拍摄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拆分和拼装的视频,帮助学生们去了解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视频之中,两个小正方体整合在了一起形成大的长方体。教师此时提出疑问:“从视频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多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体积是一样的,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正方体的长宽高存在着哪些联系呢?”教师借助视频为学生们创设了探究的情境,为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构建情境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强化他们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关于圆锥、圆柱的知识时,教师往往采用手工制作的教学工具来演示教学知识,但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也很难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呈现圆锥和圆柱的形状,并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将两个物体重合在一起,除了重合之外,其他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向他们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的注意力才会比较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圆锥和圆柱是怎样组合的,并通过动画来确定两个图形的体积。在学习了数学运算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解答教师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主动去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学会根据问题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不断活跃思维。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探究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技术手段涵盖了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且它自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库,為为确保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素材保障,更关键的是学习者还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定步调,按需要查找相应教学内容,从而建立自己知识系统的钢管脚手架。在新课标中提到,有效的课堂就是教和学二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孩子是掌握的基础,而老师则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标时代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不但要作为一名良好的教学者,还要作为良好的引导者,通过指导学生成对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树立主人翁精神,并作为教学的主角,在教学上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并着重训练学生的自主掌握、协作沟通、推理探索、实验创造等基本能力。

(四)打造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热情

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自制教具,或者教师的板书和口述。这种方式的弊端体现在:一方面教师会因为准备教具而占用其制定教学计划等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师的大量板书会占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且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但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大大节省了教师课下准备教具的精力,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以直观的形象展现,让学生在丰富的视觉体验中,激发出学习探索的热情。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趣味课堂,真正让课堂“动”了起来。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节课时,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教具时会受立体图形的限制,在进行数学概念的讲解时,导致讲述不清,学生理解不明,最终影响到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直观展现出来,借此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待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形象有初步认识后,再运用描边技术将物品轮廓描画出来,向学生呈现出几何体图形。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式提问:“同学们,大家想一下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如果把它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待学生思考回答完毕后,教师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将立体图形“剪开”后的样子,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激起探索热情。而在讲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推导公式时,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动画做铺垫,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找到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当然,在推导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探索的机会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做总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不断地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在课后和学生保持互动,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点,为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正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6):113-115.

[2]任建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融合探析[J].读写算,2022(03):16-18.

[3]张红艳.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239-240.

[4]刘蕾,孟露.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0):116-117.

[5]曹燕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融合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