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被多样性文化浸润下高一生物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校园植被多样性文化浸润下高一生物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刘兰香  ,陈飞

江苏省洪泽中学 江苏淮安  223100

摘  要本期生物社团活动以校园植被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充分调动学生动眼观察校园植物,动手绘制植物标签、动嘴说说植物的形态结构、动脑思考植被的生态学功能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思维和实践等能力。

关键词校园植被多样性文化浸润   社团活动

“植被多样性校园文化浸润的高一生物社团实践研究”是在校本课程理论指导下,探索校本教材建设的新方法、实施乡土教育的新策略,寻找校园地方特色资源与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机的结合点,让学生在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乐趣等。这种实践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造就了不一样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可以成为每个学子心中的永恒之塔[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少数高校的学生社团多是大学生为了满足心理、文化、爱好等需要而自发筹备并经高校相关部门批准备案而成立起来的非正式群众组织,大部分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很早就意识到了社团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如尼克松、克林顿、布什等都曾是社团活动的风云人物,特别在国际高中,尤其重视社团活动,

二、我校社团活动的现实意义

1.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从当地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取材于身边的生活,学习与实践的空间更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寻求规律、尝试创新的素质与能力。

3.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校园植物含有桃李芬芳、硕果累累的寓意。

在植物设计时已经考虑营建专类园,比如XX届XX学院校友林,种植一片柿子树。既有纪念意义,感谢母校栽培之恩,又能体现出春华秋实,付出终有回报的寓意。能代表芬芳校园寓意的植物有:桃树、李子树、紫叶李、山楂、石榴、红叶李、柿子树等。

2.校园营造属于自己特点的植物景观

比如沿主路两侧栽种樱花,每年的春天,这时节就是这座学校最美的打卡之地,让全区、全市甚至全国人民慕名而往。比较知名的案例有武汉大学春天的樱花;四川大学秋天的银杏;厦门大学的凤凰花;华中师范大学春天的梅花;中山大学的杜鹃花;湖北大学春季的白玉兰[1]

3.校园植物配植充分斟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①在时间维度上,考虑春季百花齐放的时期,还丰富夏秋冬的季相景观。 春有红花的海棠,紫花的玉兰和丁香,黄花的树锦鸡儿和刺玫;白花的珍珠梅、槐花等。 夏有梧桐树、石榴花、木槿、紫薇、细叶芒、蒲苇等。 秋有彩叶树和硕果如:元宝枫、银杏、红栌、石榴、柿子等。 冬见寒梅碧雪,表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境界和风骨。

②在空间维度上,用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来共同营造景观,利用植物高差从高中低、前中后营造开合关系。如校园广场上常见到的行道树+灌木模纹+草坪的复层景观结构形式[2]

(4)特殊节日里用植物烘托喜庆氛围

比如在开学典礼、校庆等特殊日子,可以在礼堂和主教学楼前布置时令花卉,在植物大背景下,给校园景观进一步的锦上添花。时令花卉有大花海棠、雏菊、石竹、天竺葵、兰花鼠尾草、垂吊牵牛、凤仙花、矮牵牛、舞春花、三色堇、一串红、美人蕉等[3]。        

四、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良性运行体制保障

本课题自立项后,就被学校确立为主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创建的切入口。学校构建起教科研网络,包括组织网络与课题网络。组织网络为“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实施分层管理,使研究活动有序开导。课题网络是围绕本课题,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教科室负责)、校本教材实施及评价小组(教导处负责)、学生社团领导小组(高一总部负责),把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学和师生日常活动之中。中高年级各班地方课教师为实验教师,负责各种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落实。

2.多方位理论学习

社团活动的开发虽然是一个实践问题,但是需要对相关理论有深刻的理解。我们在课题申报之初就通过自学、集中学习、专家引领、教师沙龙、校本培训等活动方式引导教师提升理论素养。课题组成员在图书室、网上等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30多篇(本)。如,《洪泽中学校史》《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洪泽县志》《淮海文化》等。教科室还牵头在教师中组织大讨论,集思广益,让我们对社团活动及校园文化的定位、特点、开发方式、开发程序等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达成了共识。后经过问卷调查,校领导、骨干教师反复会商,从环境布置、实践活动、展馆建设等多方面实施。

3.美好环境氛围渲染

在特色学校和创建和课题研究中,环境文化属于外显的文化,需要先行。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努力让学校的墙壁、橱窗、板报等都与洪泽湖结缘,大力宣传家乡文化。老子“上善若水”的论述、“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等和水有关的警言名句标牌放置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校文化长廊开工,校史馆长廊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展出了有关洪泽湖地理、物产、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而且增加了广大师生对洪泽湖的了解。

4.社团活动案编写

我们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一批勇于承担重任且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教师组成校本教材开发团队,其主体为我校各科骨干教师。

我们从学校植被多样性方面入手,配以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精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了解洪泽中学校园植被的分布、种类、生态功能等。

5.教学实践中实施

年级部出台了《社团活动实施意见》,鼓励教师参与社团活动的建设,让社团活动成为自主实施校本课程和认知自然的阵地。本学期,我们把校园植被及形态分布等学习活动单以活页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让广大师生给活动单编写提意见,提高了师生的参与程度。活动单在实践在不断完善。校园植被多样性的社团活动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每周2个课时,共计26课时,一个学年完成。在授课形式上,本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讨论、课外阅读和上网查阅等自主学习形式。

6.组织学生活动

围绕洪泽中学校园植被这个文化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们带领学生到校园去参观植被,认识植被,分辨植被,了解植被的习性和生态功能。搜集本地植被趣事及有关洪泽湖植被传说和故事,了解名人事迹,寻访历史足迹;开展作文、绘画、摄影、朗诵比赛,抒发爱植被热爱校园的情怀,开展植被标识制作比赛及展示介绍比赛,培养动脑、动手、动嘴、展示能力;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环保考察,关注可持续发展;开展小导游评选,组建“导游”班、环境保护考察小队等学生社团。

社团活动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过程。社团活动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在学校内不只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形式。在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社团活动具有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总之,深入挖掘洪泽中学校园植被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渗透知识,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李明照.上海市高中生物社团及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夏欣,杨琴军,徐永荣.高校生态校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对策植物造景.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1):107-111

[3]张海霞.南京市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