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的现实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的现实路径

邓兴平

(广西开放大学  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本文以《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的融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高校民法学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实际路径。融入思政元素能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分析民法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调以及民法研习方法与思政研习方法的融合,提出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民法典》;思政元素;民法学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实施,民法学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民法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单纯的法律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民法学课程,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1《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的融入价值

《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价值表现如下:

首先,融入思政元素能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民法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法律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思考法律问题的背后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议题,以此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能力。其次,融入思政元素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功能[1]。通过民法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堂讨论,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最后,融入思政元素还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学课程,可以通过案例选择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通过学习和思考法律问题,学生能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
2.1民法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调

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将民法学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协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一是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案例展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法的内容和背后的社会意义。通过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反思,使其认识到法律的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社会公正和公平正义。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正观念和正义意识,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养成公正观念。通过学习民法中与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资源分配、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其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和责任感。三是探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民法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思考法律规范的背后是否具有道德依据,以及法律如何在道德框架内发挥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对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四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法律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培养他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态度和行为。五是组织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能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例如通过参观法庭、法律援助活动、社会公益项目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实践和法治建设的现实问题,加深对法律的实践认识。

2.2民法研习方法与思政研习方法的融合

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将民法学课程的研习方法与思政研习方法相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第一,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和思辨讨论。案例分析是民法学习的重要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思考法律规则的适用和解释,以及案例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等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思辨讨论,从不同角度和价值观出发,探讨法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第二,运用文献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的阅读。除了学习民法典的法条和解释,教师也能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和学术论著,深入了解法律背后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思想政治理论的经典著作,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利于他们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民法学知识相结合,以此形成全面的思想认识。第三,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法律问题的多维度和多角度。同时,鼓励学生从思政角度出发,分析法律问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影响,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第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实践环节。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案例分析等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律的应用和决策过程。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法律改革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思考法律问题

[3]。第五,建立辅导员和学科教师的协作机制。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民法学科教师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辅导员可以在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法治教育。与民法学科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主题讲座、研讨会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通过辅导员和学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促进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融合和发展。第六,组织专题研究和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实践和民法应用的现实问题。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活动、法律实习和社区法律服务等,利于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法律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并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实践过程中。

结论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民法学课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实践环节,加强辅导员与学科教师的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这样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其法律素养基础上培养社会责任感。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民法学课程具有现实意义,需教育界、学者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凡,蔡文龙.《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的现实路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1):110-115.

[2]程亚丽.法教义学方法下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民法典见义勇为制度的教学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22,36(04):126-129.

[3]王勤芳,许翠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民法典基本原则——对民法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2(0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