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和绿色发展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儒家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和绿色发展关系研究

赵舒畅

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本文立足现代视角对儒家天人合一生态思想进行简单的解析,“天人合一 ”思想从其概述、发展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开。绿色发展和儒家生态思想相结合,探索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词:儒家生态思想;“天人合一 ”;天命

1.天人合一概述

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都对其有过深入的研究,而在诸多 学派中,儒家学派研究最为深刻,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完整的体系。

各学派之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探究中往往会发生较大偏差。道家把研究的重  放在了“自然”,而儒家在研究“自然”的同时更加侧重于“人文”领域。但  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认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是辩证统一的,而世间  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与人类的存在价值息息相关。正如老子所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 ……道大,天大,地大,人 (王)  。域中……道法自然。 ”[1]老子旨在告诉世人天地人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人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处世为人,切不可妄自尊大,任性而为。在自然意  上和追求“道”的过程中使天人合一得以实现。无独有偶庄子也曾说:“牛马  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从中体现的“万物一体”思想,即天地人道最后都会统一于自然。理学的集大  张载在其论著中直接提出:“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3]张载  为天人合一是把“诚”和“明”连系在一起的一种认知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地。

2.天人合一思想的发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无论是道家,佛教,还是儒家都对天人合一思  分认可。儒家的“天人合一”有其独到的地方。儒家以入仕为追求,主张“有 ”反对“无为”,对人的作用和价值十分肯定。张载在对佛家“天人合一”观 批判中说到:“释氏语实际,乃知道者所谓诚也,天德也。其语到实际,则以 为幻妄……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 [4]儒家以现世为追求,以当下世界为研究对象,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治世治国  儒家天人合一观念大致可分为天命论 ,天道论,“天人合气”论 ,“天地万 一体”的天人合性论 这四个变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1) 天命论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子曰:‘予欲无言。 ’子 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言哉? ’”[5]孔子认为对自然规律首先要了解掌握不能违背天命,其次孔子 要求人们做到“下学而上达”贯通天人,从而成为君子的一种美德。孔子的天 命论已经开始摆脱神学的氛围与前代迷信“怪、力、乱、神”的学说完全不同。 孔子的天命论是对周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6]进一步往前发展。天命论的提 标志着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开始结合在一起,也宣告了天 人合一时代的到来

(2) 天道论

天道论是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的基石,天人合一的第二阶段便是以“诚”贯通 人。“昔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7]“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性也。 ”[8]人类虽然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依然无法脱离天道,天人之间在 的基础上交流沟通,从而达到和谐统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9]“诚”是天的本性,是万法自然之根基,是“天人合一”指导思想下的 种道德修养,是儒家天道论的核心思想。儒家的天道论要求人们“思诚”从而 消除自我他人, 自然的隔阂,达到天人一体的理想境界。

(3)  “天人合气”论

到了西儒家的天人思想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即以阴阳论为基础的“天人 气”思想。这一阶段的儒家先哲认为,人与天之间无论是本原还是结构上都是 源同根的。两者都是以元气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存在方式和存在结构。儒家 的集大成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人副天数》中说到:“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 ;副阴阳也……于是可数副数,不可数者副类。 ”[10]然董仲舒把人的器官和自然进行机械主义的对比,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但是 仲舒认为天人之间是也个有机统一体,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巧妙的运用了当 的哲学论证了天人之间规律想通本原一致。这一阶段儒家生态学最明显的特点 便是阴阳家相结合。董仲舒曾在结合了阴阳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异遣告 论”:火干木,蜇虫早出,眩雷早行;土干木,胎夭卵毈,鸟虫多伤;金干木, 有兵;水干木,春下霜……冬蛰不藏;土干水,则蛰虫冬出;火干水,则星坠金干水,冬大寒。”[11]他把政治,五行和自然联系在一起,政治明朗则五行调 ,风调雨顺。反之则灾害繁生。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儒家生态思想基于其历史

限性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天人之间同在一个 机体内,对后世的生态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4)  “天地万物一体”的天人合性论

儒家生态思想发展到了宋明时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四阶段,即以“天 物一体”为中心思想的天人合性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周敦颐、王 仁、二程和朱熹等。这一时期儒学以儒家为宗又融合了道家的宇宙本体论,并 命、天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天性和天理,被后世称为性理之学。

3.天人合一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举世瞩目,可在蒸蒸日上的大好前景下生态机已经悄悄来临。中国一直在呼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发展,可依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跳不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近年来无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但绿色发展依然需要贯彻发展始终。而儒家的“天人合一”,对现今的生态环境的改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调高人们的生态觉悟,引导们把自身和大自然看成同一整体,明白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荣俱荣一损俱的关系。通过灌输宣传“天人合一”思想使人们从自身的安危出发从根本上树起保护生态的意思。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并从中吸取有益部分,融合现在党的方针政策当中。儒家在中国根深蒂固,对其发掘研究有利于党的方针策的贯彻和推行,也为国家在治理生态环境难题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支

考文献

[1]梁海明译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1 年版。

[2]雷仲康译注:《庄子 ·齐物论》,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1 年版。

[3]引用张载:《张载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4]引用张载:《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 1978 年版。

[5]朱熹:《论语集注 · 阳货第十七》,《四书集注》,长沙丘麓书社出版社 2004 版。

[6]杜希宙注译:《尚书》,大连出版社 1998 年版。

[7]刘登阁译注:《周易 ·说卦传》,大连出版社 1998 年版。

[8]刘登阁译注:《周易 · 系辞上传》,大连出版社 1998 年版。

[9]朱熹:《中庸章句》,《四书集注》,长沙丘麓书社出版社 2004 年版。

[10] 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华书局 1978 年版。

[11]曾振宇 傅永聚注:《春秋繁露新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