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3

企业财务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雪飞

鞍山嘉阳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摘要: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意义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风险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问题;对策

1.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意义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接收的信息与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管理新的需求,与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不匹配,同时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处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共享模式可以使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对企业财务处理流程进行监督,业务处理流程更加智能化,同时财务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财会人员的需求,促使财会人员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因而企业在人员支出方面费用减少,降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此外,财务共享应用大数据技术,企业能够对其子公司实施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风险分析

2.1财务人员转型风险

2.1.1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首先,在传统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为财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但是财务共享模式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财务管理知识,更倾向于财务管理,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其次,财务共享模式对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各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大多为基础会计,但是目前基础会计市场趋于饱和,急需具有分析能力、管理能力、预测财务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备全方位素质的人才依旧缺乏。

2.1.2财务共享模式造成人才流失。由于大数据的发展,在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其简单基础的操作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如业务核算与记录等,因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并且,财务共享模式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其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独有的专业性难以完全展现出来。同时,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后相关工作将会更加集中化管理,有关工作将会被细化,详细分工,而财务人员也将集中于所划分的工作,工作将会有一定的重复性,可能会感到枯燥,失去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在转型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加之财务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存在人才流失风险。

2.2信息系统风险

2.2.1财务共享模式信息系统自身存在风险。首先,财务共享模式需要将大数据与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在建设财务共享模式初期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在中后期,企业仍需对信息系统进行设备维护、系统更新等,投入成本较多。企业需要合理安排资金,如果资金没有合理安排,很容易造成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其次,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投入并不会立即看到收益,如果收益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预期与成本没有成正比,公司很容易陷入困境。

2.2.2财务共享模式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首先,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处理的数据规模也在扩大,信息多而复杂,企业需要具有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之中的能力,将大数据技术与企业财务信息相整合,若无法将大数据技术很好地应用于企业财务处理体系,那么企业财务数据容易发生数据拥堵,相关数据结果不能及时导出,相关业务也会发生延迟与滞后,具有一定风险。其次,财务共享模式也需要强大的网络支持,但是当代网络易出现网络不稳定或者遭遇病毒入侵、非法拦截风险,因而企业的信息系统容易遭到较大威胁,容易陷入瘫痪状态,同时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也容易泄露,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威胁。

2.3流程再造风险

2.3.1财务共享模式“一刀切”方式存在风险。在建设财务共享模式的过程中,因为传统业务处理流程与财务共享业务流程存在一定差异,业务流程再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部分企业会实行“一刀切”政策及会计核算方式,但是大多数企业经营多种业务,多元化经营,其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会计核算重点也不尽相同,如果将企业的业务都纳入“一刀切”政策,实行统一标准化的核算处理,势必会出现问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业务流程再造的流程设计也有一定风险。部分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流程设计盲目追求创新,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在相关环节的设计上考虑不全面,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关键点和风险点。

2.3.2财务共享模式流程再造存在反馈延迟风险。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相关业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传统业务模式下,企业业务与会计核算相统一,财务人员可以直接从业务部门获得相关数据与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控制,当意外情况发生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以减少企业遭受的损失。但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与前端相分离,当发生突发状况时,相关人员因不了解前端的具体情况无法迅速作出反应解决当前困难,应对当前的风险。另外,当企业产生相对特殊的业务时,财务人员因不了解当前具体情况容易导致数据错误,核算出现失误等情况,使企业存在数据不准确的风险。

2.4组织管理风险

2.4.1财务共享模式组织架构风险。首先,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组织架构是否科学合理,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共享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效果,如果组织架构不完善、不合理,各个组织模块划分模糊,岗位权限不明确,则其组织架构的构建则是失败的,不能发挥出组织架构的优势,同时也势必影响财务共享模式的成效,影响其服务进程,存在一定组织框架风险。其次,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组织架构变更困难。在现阶段,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具有其稳定有序的经营顺序,而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框架,因而组织框架变更具有一定的困难。

2.4.2财务共享模式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是一种新的模式,需要一定的制度规则为基础,相关制度规定的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尤为重要,一旦规定的不合理,导致工作人员与业务流程关系协调不当,不能与之匹配,其所制定的制度也无法实行,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部门协作也至关重要,财务共享模式构建后,各部门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在短时间内各部门协作性会有所改变,甚至会导致沟通不通畅,工作效率变低等。同时,在相关权限发生变化后,各部门之间由于利益等相关方面的冲突很可能产生矛盾,进而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企业的运作,产生管理风险。

3.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模式风险控制措施

3.1人员转型风险防控

3.1.1学习新技能,培养综合型人才。财务人员要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技能,探索新的领域,紧跟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知识,并与自己所擅长的财务知识相结合,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提高自己的会计专业化水平,促使自己顺利完成转型。企业可以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弥补财会人员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不足;同时,高等院校也应该加强对“高层次”会计人员的培养,而不仅仅拘泥于基础会计的教学,使毕业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不被时代所淘汰,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会计人才的竞争能力,填补当前社会高级财会人员的空缺。

3.1.2完善财会体系,发挥财会人员专业职能。首先,企业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完善财务体系建设,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结合自身综合实力,完善发展规划,使会计人员不仅仅拘泥于会计核算,更多地结合不同部门,综合分析企业有关数据,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动企业战略转型与升级。其次,使财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其业务多样化发展,激起财务人员的探究钻研热情,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推动其从专业型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最后,对财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落实员工激励机制,使其继续保持工作热情,同时在共享模式下可以实行轮岗制度,使员工对其工作保持新鲜感,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3.2信息系统风险防控

3.2.1完善战略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为了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阶段考虑,将财务共享模式与企业发展状况相融合,最终经过财务部门、相关领导综合评估之后,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要对风险和效益及效益回收时间等进行谨慎且全面的评估。企业应该明确本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重点,在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又要贴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避免财务共享模式构建带来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2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完善信息安全建设。首先,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管控意识。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管理的同时提高对数据的处理速度,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使企业的数据、财务信息的处理程序更加规范。其次,企业应完善信息安全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系统,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信息安全问题,采用防火墙技术防止黑客等对企业信息网络进行破坏,同时定期检测相关技术的应用,是否存在漏洞,确保信息的安全。最后,相关人员也要提高安全意识,明

确各个部门有关权限,避免信息泄露,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财务信息进行保护,提高大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3.3流程再造风险防控

3.3.1推动财务共享模式构建多元化。构建财务共享模式时要在普遍共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个性化需求,即在共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多元化的特征,对有独特核算标准要求的业务设置其针对性的核算标准,满足其核算独特性的需要,使企业核算的数据保持准确无误,不会因为“一刀切”的核算标准造成数据差异,阻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处理财务信息的质量,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优越性。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选择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追求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同时制定操作规范使相关财务人员快速适应,迅速上岗,不会因模式改变而出现业务处理的时间差,加强内部流程控制,减少流程再造风险的影响。

3.3.2加强前端监督及各部门沟通。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前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完备的财务知识及对特殊业务熟练处理的能力,对于前端的业务人员加强监督,在进入财务共享模式之前,将相关业务风险在前端化解,以此减少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风险,解决财务人员与前端业务人员分离带来的风险。其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对于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的业务,制定新的业务流程及处理程序,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处理,不会由于业务差异给企业带来损失,减少由于业务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数据不准确情况。最后,相关流程设计要全面了解公司的情况,聘请专业人员全面考虑,完善企业流程再造程序,防范流程再造风险。

4.组织管理风险防控

4.1完善组织架构,转变意识。企业应该明确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调整企业的组织框架,对企业框架进行完善,明确企业建设的重点,使组织框架以其为中心,在财务管理层面对组织框架进行调整,使财务管理更加灵活,满足企业各种业务的需要。组织框架的设计应明确定位职能,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财务管理更加完善。企业可以从制度方面和相关培训教育方面转变相关人员财务共享观念,使员工意识到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必要性,在推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同时,使企业内部拥有和谐统一的氛围和工作环境,促进财务共享模式相关工作的推进。

4.2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及管理体系。首先,在制定财务共享模式相关制度时,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应当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监管力度,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业务之间的协调性。其次,构建矩阵式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部门之间沟通顺畅,使数据保持畅通,同时弥补了传统职能型组织架构的缺陷,保障相关制度的执行,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最后,定期评估各部门或岗位的职责和业务完成情况,建立评估追踪机制,做好财务共享模式的职能分离和权限管理机制,化解财务共享模式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兆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对策[J].商业会计,2018(33).

[2]范鳕铭.浅谈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