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与教学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论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与教学应对

何定天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二中学校

【摘要】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学生在学习成长及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新课改教学理念下,人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创新教学方法,渗透核心素养内涵,继而在加强学生人生观念引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现状

现今,大多数学生对核心素养理念都有认知不足的情况。虽然教师都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的认知,实施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纵观历史学科教学,教师很少会与学生分享与交流该学科的教学理念,学生只知道教师要他们这样做,却不知为何要这样做,为何要这样学习,其意义何在。

且在高中教育教学课程结构当中,历史学科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历史课堂所具有的趣味性因素较少,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学习当中。另外,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高中学生对相关学科术语加以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更加打击了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抵触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难以在历史学科教学当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唯物史观

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唯物史观,是整个高中历史学习最核心的要素。历史是过去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对学习高中历史提不起兴趣,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感知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从而彰显唯物史观。

例如,在教学“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节中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将两次鸦片战争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放在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上,然后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以及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影响和对我国后续发展的影响。这样,学生就能更全面、更宏观地认识两次鸦片战争,从而形成唯物历史观。

(二)建构时空坐标,强化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时空坐标,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更加高效地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建构时空坐标,将特定的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相联系,也就是让学生结合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采用的治国政策,来分析各个朝代的统治阶层的治理特征。这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来理解某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也能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时间轴,从而形成时空观念。

(三)展示多样史料,进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根据史料努力还原真实历史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史料内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多种史料,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辨析史料,最终从对历史事件的解析中总结出某一观点。这个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进而促进他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节内容,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处境的时候,由于学生很难对那段艰苦岁月感同身受,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时选取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以视频的方式展示这一时期的史料,并配上详细的文字介绍。这样,学生对这段历史可以有更加具体且深刻的理解,还能锻炼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演绎历史逻辑,促成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进而形成对历史事物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有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解析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和评价历史,可以使学生接触不同的史料和历史叙述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

例如,教学“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节,在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即辛亥革命是具有局限性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以上就是对辛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而客观,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对历史事件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五)列举典型案例,培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探究和学习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典型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讲授“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讲解鸦片战争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侵略者将鸦片输入中国,摧残了国人的身心。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来讲解鸦片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危害,不仅危害普通百姓,还包括政府的官员和士兵,将士们因为吸食鸦片而无心战斗,丧失了战斗力。其次,教师借此对学生进行抵制毒品的教育,并讲述“虎门销烟”事件,让学生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决心,感受那个年代所有救国志士的国家情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视角放到当前社会,人民安居乐业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依赖于国家的强大,由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价值,结合当前教学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并且关注学生史料证实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客观地理解和解释历史,继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优化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俊荣. 新高考背景下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21):3.

[2] 刘明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论文思维"——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J]. 文学少年, 2021, 000(026):P.1-1.

[3] 魏爱玲.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2(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