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二十四节气组织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利用二十四节气组织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探究

吴桂文

培训中心(党校、幼儿教育中心)学前教育部第一幼儿园  甘肃敦煌 736200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与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知识体系,不仅可用于辅助农耕,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在今天,二十四节气仍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还寄寓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以符合幼儿身心规律的方式开展教育,帮助幼儿积累关键经验。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利用二十四节气组织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自然教育活动

引言

亲自然教育活动是当下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其能促使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增强幼儿对自然规律和自然物种的认知,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亲自然教育活动的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幼儿教师需结合幼儿学习需求,合理为幼儿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蕴含着自然变化的规律和四季发展的特征,还涉及农耕劳动和节庆民俗等内容,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将二十四节气融入亲自然教育活动中,有助于提升亲自然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促使幼儿各方面素养得到综合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立足幼儿园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发展需求,对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索,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参考。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从人类学角度上讲,文化是一种演化论定义的外在体现,能够直接定义人与动物的核心区别,也是人类在发展历史中,代表人类特征演化过程的一种精神价值。文化又是一种描述概念,是一个民族或人类共同体在思想、风俗、传统、技艺、历史、工艺成果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描述。文化也是一类生活方式,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行为的外在表现总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多年的农耕经验下,总结出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二十四节气包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仰、地域民族风俗习惯、农耕技              艺等多项内容,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当时带背景下的农耕行为及社会行为。与此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的气象历法之一,极具教育价值,将其应用于幼儿课程资源建设中,可以让幼儿了解气象知识,明确其中的科学道理,了解一年四季的季节更替规律,是极为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今,二十四节气依然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规则,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与农业生产中。二十四节气贯穿一年,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是中国古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归纳出的自然发展规律,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法,能够精准地反映一年四季的气候及物候特征,其中囊括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整体来说较为复杂,且科学性极高。将之应用于幼儿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求教师适当的精简二十四节气的教育内容,使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完成教学。

利用二十四节气组织幼儿开展亲自然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寓教于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亲自然教育活动较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以期让幼儿在直观经验中获得认知的发展。这意味着幼儿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才能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然而,3-6岁的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有限,兴趣保持时间较短,很容易在活动中出现“喜新厌旧”的情况。因此,在设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亲自然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教参或者网络上的其他活动内容,而应遵循“寓教于乐”原则,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设计针对性活动内容,并以维持幼儿活动动机为目标设计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的自然探究任务,以便幼儿长时间保持对活动的新鲜感与期待感,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活动体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生成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提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生成的关键在于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促使新知识更顺利地融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亲自然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的传授与培养,还要遵循“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原则,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应用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以使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逐渐接触新知识。此外,幼儿教师还应在活动结束后为幼儿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结合活动经验对问题展开思考,以此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生成性发展。

利用二十四节气组织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探究

(一)创设亲近自然活动,感知气候变化。二十

四节气文化反映了自然的变化,包含着丰富的自然信息,其中涉及的现象包括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和动物的活动等等。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资源运用于幼儿课程中时,教师不能只将活动局限于室内,也要为幼儿创设亲近自然的机会,让幼儿亲身去感知、体验二十四节气下大自然的变化,感受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本园在户外开展种植活动,每个班都有自己负责的一片园圃。在谷雨节气下,开展户外种植区开展“谷雨捉虫”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雨衣、雨鞋和捉虫工具,带领幼儿来到种植区中,给农作物捉害虫。幼儿会自发地将活动中的所见所感与以往的经验相对比,进而感受到泥土的温度更高,植物长大了不少,但是虫子也更多了,并注意到种种现象与自己之前调研阅读到的内容相近。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开展科学教育,让幼儿知道谷雨时期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是也会造成病虫害多发,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治病虫害。通过参与亲近自然活动,幼儿丰富了生活知识,也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家园积极合作,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授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可以加深幼儿对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认知,让幼儿爱上观察,爱上大自然。要巩固教学成果,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与幼儿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知识,让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知识感兴趣,产生探索性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种植、收获等活动。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或者幼儿园投放有关节气知识的绘本,帮助幼儿掌握二十四节气知识,理解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同时提高幼儿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和家长合作,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变成趣味故事、情景剧等,让幼儿通过情景剧表演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书画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欣赏,陶冶幼儿的情操。

结束语

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建设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课程,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让幼儿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价值,为幼儿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其融入田园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意识到中国古人的无上智慧,能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文化价值,也能让二十四节气这类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鹏娟,杨学良.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2):54-57.

[2]杨峰.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亲自然性活动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1.003880.

[3]殷洁.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运用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20+122.

[4]陈巧玲.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自然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J].新智慧,2019(24):89.

[5]潘嘉瑶.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