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刘伟

重庆市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  402281

摘要: 小学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滞后观念与固化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作用价值的发挥。文章主要对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与整改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学校管理模式的重构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 学校管理;德育教育; 安全管理

近年来,小学学校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学校管理事业呈现新的发展前景,但形式化、单一化问题仍普遍存在,教师将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对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存在很多的不足。也正是由于学校管理中德育、安全管理力度不足,未能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学生个性化成长受到阻碍。鉴于此,要切实解决德育和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应转变学校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顺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趋势,为人才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一 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

首先,德育工作目标高而抽象,缺乏阶段目标和循序渐进的教育。德育工作应该遵循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无律、他律、自律。在小学阶段当中,每一年级的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以及教师的德育动作的进行有着显著的区别。而且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每个人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德育工作一定要明确阶段性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目前,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工作存在着目标高且抽象的情况,这样使得教师在做德育工作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不利于学生基本道德认知的塑造。

其次,德育工作内容大而空洞,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根据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德育内容存在与时代脱节的现象,内容大而空洞。学校的教育观念教条化,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有些教师甚至觉得德育教育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由此产生散漫的心理。

二 小学管理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一) 渗透德育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往的教育工作通常采取硬性管理的方式,在与时俱进与自主性等方面严重缺乏,管理人员通常按照工作经验主观性地制定与落实管理计划,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见想法被忽视,只能遵守命令并且执行。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逐渐渗透,传统硬性管理工作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并更加关注教师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应尊重教师的发言权与自主选择权利,以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深入挖掘学生的特异性优势,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在用人方面,相对于发现与纠正其自身的不足,更应当注重人才的优点。因此,相对以往的硬性学校管理,德育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品德修养的方式,引导师生主动配合与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而不是被动服从管理领导者的命令。利用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更利于建立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校园管理模式和体系逐步调整的依据,确保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加强制度建设,施行民主管理。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改革发展,单纯依靠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管理者独裁式的施行管理模式,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议采取民主性与科学性及人文性的管理模式,规范展开各项学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具备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的同时,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更利于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应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支撑教学活动与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制定民主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与民主化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更利于推动小学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从而有效解决以往管理模式的不足。

( 二) 德育知识学以致用

各学科的教师与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班会与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安全知识及德育知识,以此作为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形成全员参与、支持和配合校园管理的良好氛围。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校园安全事件相关的舆论可在短时间内发酵,学校与当事人必然会受到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谴责,不利于学校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全员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容易受到相应的伤害。尤其是出了校园后,没有校园避风港的保护,学生的处境将会更加的被动。针对校园常发的用电与食品安全及打架斗殴等事故,应当定期展开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将德育知识和安全知识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应用和深入讲解,让学生深入认识相应的问题及其严重性后果,促使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途径逐步拓展。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德育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与教师和管理者等主体共同打造和谐及平等的校园环境。展开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看待问题,并本着清醒的认知和坚决的态度去合理解决问题,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效。教师与校园管理者应当把握德育教育和校园管理的各种时机及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安全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认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校园建设的活动中来,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巩固,帮助其尽快形成生命安全大于一切的思想观念。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各环节联系紧密。面对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推动小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发展;在关注智育教育同时,强化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力度,创设便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推动小学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红霞.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9):75.

[2]姚虹.浅析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8,5(16):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