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杨萍珍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教育主体协同机制、创建创新型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打通信息共享融合渠道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具体路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路径

高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所以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是实现高校功能的根本保障。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发展与社会环境、社会进步之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结局。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要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高校基本职能的有效发挥奠定基础。

一、高校教育管理常见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思想与意识,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管理阶段,认为高校教育管理只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即可,其它管理工作没有那么重要。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默守陈规,抵制教育管理改革,看不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特征及变化,不会找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还有的高校比较重视教育管理改革,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在执行过程中效率较低,制约了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对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管理成效的有效发挥,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把推动教育管理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一些高校没有配置必要的专业人员来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兼职人员负责教育管理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认识不清,加上有的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时代的教育管理工作,所有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此外,各部门、院系之间的协同配合不够,存在教育管理工作各自为战的问题,不利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教育管理改革步伐。

(三)教育管理缺乏实效性

一些高校教育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不规范和随意性等问题,一定程度降低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从教育管理制度来看,存在制度陈旧、没有及时调整完善的问题,导致一些管理制度不适应新情况和新问题,教育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从管理方式来看,一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形式化,有组织结构、有制度和人员,但许多常规工作没有严格落实到位,也缺乏必要的考核管理,因此教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具体路径建议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推进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工作实践和教育管理反思,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一)构建教育主体协同机制

高校应进一步强化教育管理工作,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主体、实施主体、接受主体和支持主体,打造教育管理的教育主体协同机制,落实各部门和人员职责,推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领导班子作为管理主体,应该统筹负责全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发挥必要作用,领导指挥好全校教育管理工作。各院系部门、教师和辅导员等,要担负起教育管理实施主体的责任,在教学工作、育人工作中充分关心学生,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切实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学生群体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接受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通过学习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行政后勤等工作人员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支持主体,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饮食、安全、住宿等保障,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高校要重视对后勤、财务、教室管理、安保等部门人员的培训,帮助支持主体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二)创建创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制度是规范和约束教育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支撑,高校要改调整和完善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特征和高校教育管理实际,融入一些创新思想及理念,确保教育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在教育管理制度中,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内容,避免教育管理活动开展无章可循;健全激励机制,明确教育活动的价值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职责,对于教育管理工作有贡献的工作者应明确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以及年终评优等方面具有优先性,而对于不负责的工作者,应严格执行惩处措施,例如岗位调整、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建立分层责任制和协同工作制,不同职能部门、院系各负其责,围绕学校教育管理总目标有序推进教育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三)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目标,依据教育管理目标设置匹配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校要设置科学的教育管理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拓展目标等方面着手进行设置,这样才便于目标的分解与落实,同时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首先,围绕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优化管理模式。如何强化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这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管理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当监督和引导,确保学生按照相关制度、公约自觉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按合理的方向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时间进度、内容设计、反馈改进等方面,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图书馆等进行学习,充分享受高校教育资源。其次,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高校在教育管理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与需求,根据不同学生实际进行创新管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要热爱本质工作,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打通信息共享融合渠道

高校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首先,优化信息平台。高校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打造教育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校内各项教育管理信息的共享融合,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利用,提高各个部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其次,分级分层管理信息。为了避免高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信息泄露造成负面影响,应结合不同学院、部门的实际进行信息共享,设置权限与共享程度,做到信息共享的必要性与安全性的统一,相关学院、部门职能按需获取,不能滥用信息。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做好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防护,通过病毒检测﹑防火墙建设﹑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方式,提高信息安全性,同时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如区块链技术﹑数据脱敏技术等,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另一方面,明确各类信息储存周期与使用期限,并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信息应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胡蝶.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2,8(09):113-116.

[2]欧高林.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2):66-68.

[3]刘济瑞.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6):62-6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