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桑娟

   淮阴中学新城校区   223200

作者简介:桑娟,(1989.03),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

摘要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不充分,导致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也就影响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文言文是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对文言文进行深度探索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深度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储备,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本文在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

前言文言文阅读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与精神素养。但是,目前大部分初中文言文阅读效果不佳,也就导致学生缺乏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在新时代探索全新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将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承下来。通过学习和赏析文言文,能够了解在古人生活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并了解古代医学、文学、农学等各个领域所获得的成就。文言文作为一种载体,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

(二)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文言文用字十分精简,且文章的结构和脉络都经过了精心的思量,在创作文言文时花费大量的功夫,令人拍手称绝。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感受到古人在写作时的精妙,并感知古人在创作文言文过程中的押韵艺术。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创作文章时散发出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学生所学习的文言文也能够帮助其积累丰富的名句,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是增加学生文学创作文采的主要手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一)立足初中语文教材,开展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文言文大多具有充分的美感,开展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提升道德情操,使学生深入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并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推动学生完善其文学素养。因此,在开展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深入探索教材中的文言文内涵,对文言文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索与思考。寻找在文言文中能够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立足点,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发挥想象力,在阅读文言文时产生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深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感受文言文,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推动学生深度发展[[2]]

以教学《小石潭记》这一文言文为例,教师需要首先带领学生认识这篇文言文的体裁,比如是叙事类文言文还是写景类文言文,以便开展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石潭记》是十分典型的先写景后抒情的文章类型,这一文言文作者在文章当中描绘了十分新奇的情景,能够为学生带来极致的奇妙感受。在这篇文言文当中,对景色进行描写时是由距离顺序开展的,由近及远,在水潭当中有着鱼和水声,还有清可见底的石潭。在整个小石潭当中,还有着不知源头何在的溪流。通过景物描写,能够使学生想象出一幅优美的小石潭画面,并使学生沉浸在一种寂静且悠远的氛围当中。通过对景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情感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讲解柳宗元的生平,使学生充分了解为何作者所描绘的场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清静悠远的情感体验,在日后再次遇到此类型文章时,学生同样也能够对文章中的景色进行深入理解和想象,并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讲解文言文朗读技巧,奠定阅读基础

要想精准阅读文言文,最关键的就在于掌握诵读技巧,教师应当在讲解诵读技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减轻文言文阅读难度。基本的文言文诵读应重点掌握字音和停顿两个角度。

首先,准确把握字音,这同样也是诵读文言文的基础。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格外注意文言文当中的特殊情况,把握文言文字词的准确读音。其一,教师应当提示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多加注意。多音字指的是某一文字,有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读音,读音不同其词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文言文诵读时,应当根据对上下文内涵的理解,把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当中的省字,有着shěng 与xǐng两个读音。其二,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利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代替文言文本字,在诵读的过程中依旧需要读出本字的读音。因此在学生诵读文言文时必须要准确把握通假字,否则可能会出现诵读词音错误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诵读水平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比如在《与朱元思书》中的千转二字,转同啭,读作zhuàn。其三,帮助学生了解破音异读的字词。所谓破音异读指的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改变其本身的词义或者是词性,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通过把握字音了解字词的词性和词义,比如“丈夫之冠”中“冠”不同于“既加冠”中的“冠”,并非指的是加冠仪式,而指的是行冠礼是一种动词,因此读作四声。

其次,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有关文言文诵读的停顿技巧与节奏,所谓节奏指的是作者写作过程中情感的展现于外化。合理把握文章的阅读节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把握文言文的停顿节奏同样也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把握文言文诵读节奏的技巧,主要包括词语角度和语法角度。其一,从词语的视角看,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通过发语词和关联词来掌握整个文言文的诵读节奏,所谓发语词,指的是文言文写作过程中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其作用就在于统领全句和强调语气,比如“盖”“夫”“其”等,在文言文诵读时,也要重点关注句首的发语词。在古代汉语当中,较为常见的关联词同样也有“而”“且”和“虽”。因此在诵读时也要注意在这一类关联词之后稍加停顿,彰显出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其二,从语法的角度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来掌握整个文言文的诵读停顿。

(三)设置小组任务,培养学生文言文合作阅读能力

只有使学生亲身置于文言文情景当中,才能够唤起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在课堂上尽量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消化文言文知识。教师应当从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独立思考,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逐步发生变化,要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某一篇文言文时学会相应的阅读技巧。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任务时,也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避免因为赶课程进度而将各个讨论环节变成形式主义。适当对学生放手,给予其自由的表达机会。同时,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也应当避免过分干扰,影响学生的讨论氛围[[4]]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柬》这一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小组合作问题,邹忌到底美不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可以从妻、妾和客人等不同的角度对邹忌的回答进行讨论和分析,为什么他们会觉得邹忌美。也可以同邹忌自身的视角对邹忌是不是美进行分析,赞同邹忌实事求是的处事方法。学生在对待这篇文章时也会产生个人独特的观点和看法,避免在课堂上存在处处求同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与思维习惯,学生也可以根据其生活经验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活跃文言文教学氛围。

结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文化素养,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美,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思想高度,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兆荣. 领悟智慧,传承文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8):1180-1181.

[2] 李翠.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J]. 中外交流,2021,28(9):695

[3] 何云霞.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5):29-31.

[4] 马聪. 立足核心素养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7):2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