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怎样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1

妊娠期怎样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陈丽

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3

妊娠期是指女性怀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通常为40周左右。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的身体会发生很多生理变化,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同时,孕妇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改变,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因此,妊娠期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保健和管理。常见的妊娠期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常见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腹泻等。对于妊娠期感染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1.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评估

在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安全性,以下是常见的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方式:

1.1 FDA的药物分类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妊娠期药物分为五个等级:

A级:在妊娠期间已进行临床研究,无胎儿危险;

B级:在动物研究中未发现胎儿危险,但尚无临床对照数据;

C级: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胎儿危险,但尚无临床对照数据;

D级:已证实在临床中有胎儿危险,但在严重感染和妊娠高危情况下,仍可考虑使用;

X级:已证实在临床研究中有胎儿危险,禁止在妊娠期使用。

1.2抗菌药物在妊娠期中的应用限制

一般来说,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慎重选择。有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应避免在妊娠期使用。同时,某些抗菌药物还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哺乳婴儿,如红霉素,应在哺乳期慎用。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孕妇的身体状况、药物的安全性评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给胎儿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应尽可能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在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遵循医嘱使用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向医生反馈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

  1. 妊娠期感染的治疗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2.1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青霉素类抗生素通常是首选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对来说较为安全,被列入FDA分类的B类。虽然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妊娠期肾清除率较高,但是妊娠期的血药浓度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剂量。

针对不同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它们的安全性也有所不同。回顾性研究表明,妊娠前3个月使用青霉素未发现对胚胎和胎儿有不良影响。在妊娠合并梅毒时使用青霉素可以有效治疗母体,保护胎儿。在药物应用监测研究中,未发现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胎儿畸形率的上升。而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上市时间较短,尚无充分资料说明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一般不推荐使用。

2.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常见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克肟等。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皮肤软组织等各种感染疾病。目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相对较安全,除了拉氧头孢被列入FDA的C类外,一般头孢菌素类被列入FDA分类的B类。同时,头孢哌酮、头孢美唑以及拉氧头孢在结构上含有甲基硫四唑侧链,可能会降低凝血酶原,有睾丸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慎重使用。此外,头孢拉定、头孢克罗以及头孢曲松的孕妇的新生儿畸形率较高,但与药物的相关性尚不确定,可能与孕妇所患疾病以及合并用药等有一定的关系。

2.3内酰胺酶抑制药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是一种联合使用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内酰胺酶的活性,以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常见的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等。目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相对较安全。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被列入FDA分类的B类,在人体临床应用中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是,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仍需慎重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疗效,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分类和剂量。如果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