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屋”里孕育的生命力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抽屉屋”里孕育的生命力量

陈怡

张家港市乘航幼儿园

【摘要】

对于儿童来说,大自然不是一个话题,而应该是他们生活、游戏、学习的世界,通过自然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建立自身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回归自然,扎根本土,探寻有“自然味”的幼儿教育,真正理解自然法则,感受生命的力量,这许是“生命”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幼儿;自然

我园抽屉屋式的建筑格局创设了一种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灵活开放环境。这里是孩子们快乐的家,是孩子们积极体验的场所小山坡、池塘,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暖意;科学探索场以孩子视角结合幼儿园的场地特征、环境需求,触发幼儿的活动,给予幼儿丰富的体验,带给幼儿无穷的想象。在“抽屉屋”里,孩子们伴随着四季更迭,用纯真的情感与自然对话,用暖心的爱意唤醒生命的力量。

(一)春意萌动,触摸自然气息

我园抽屉屋式的阳台和“花田养殖场”实施计划,让孩子们在户外环境中自由探索,教师也通过多样化研讨,营造深度、有效的研讨路径,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向孩子传递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春天里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神奇和美妙的动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的眼激发着他们的探知、求职的欲望,我园优势的“抽屉屋”正是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遐想和互动参与空间。他们轻柔地触摸着的气息、端着的变化,探究着的游戏这种贴近生活、感性、直观且蕴含教育价值的的话题、的故事,正是践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也是教师致力追求的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资源

此时的幼儿园里是忙碌的,每个班级因地制宜规则着自己各具特色的田园小天地,而这片天地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他们出谋划策,脚踩泥地,手拿铲子,播下一颗颗种子,静待它们破土而出。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他们拔草、松土、浇水、捉虫……忙得不亦乐乎。从无到有,从种子到果实,一颗颗小种子们顺势生长,看似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孩子们眼中,他们是一个个生命,是他们每天细心的观察,耐心的照料,爱心的养护,才得以更好的生长,他们感叹生命是如此神奇!在参与种植养护过程中,幼儿收获的不仅是简单的劳作技能,更是亲近自然,关注、关爱植物生长变化,感受生命的过程与力量“花田养殖场”正是给孩子们带来了“活”自然。

(二)夏日采摘,拾取趣味时光

告别了微风醺醺的春天,迎来了暖意习习的夏日,万物生长,怎么能少得了“野蛮生长”的孩子们呢!而此时的幼儿园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爬满阳台的西瓜藤上,星星点点地结着圆嘟嘟的小西瓜,孩子们每天巴望着它,祈求它快快长大吧!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小番茄正诱惑着孩子们,他们好心疼地采摘着、分享着酸甜可口的美味。最数热闹的地方还是“灰灰”和“蓝蓝”,它们是一对可爱的孔雀,孩子们观察它们的美丽姿态,生活习性,观看孔雀开屏必然是有趣的体验。在这幸福的夏日里,除了骄阳似火外,大自然用它最独特的方式给我们送上了一份属于夏日的幸福礼物。

幼儿园里的杨梅树是颗“明星树”,孩子们不管是晨间体锻还是饭后散步都得抬头瞧一瞧它。孩子们经常问:“老师,这杨梅什么时候能吃呀?”“它会是什么味道的呢?”“这么高,怎么才能采摘?”,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了关于“杨梅的故事”班本活动,踏上了探索杨梅之旅。绿色的小果实到微红成熟的果实,孩子们亲眼见证并通过“自然笔记”留下记录,以这样的方式离自然更近一点,保留和积累了幼儿与大自然对话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终于等到杨梅成熟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采摘,可是“这么高,怎么采摘呢?”成了又一个难题,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有的幼儿说“拿个高高的梯子”、有的说“找个会爬树的人爬上去采摘”……孩子们各抒己见。在老师的陪伴下,通过实地观察,收集采摘工具、寻找安全、便捷的采摘方法后,孩子们一路奔向硕果累累的杨梅树下。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问题,并和同伴商量解决问题,最后将解决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促进了幼儿和同伴间的分工合作关系。一颗颗饱满的杨梅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满心欢喜地品尝着、分享着。在这段旅程中,教师适宜的介入、引导让孩子对自然信息主动捕捉孩子们获得了融于自然的知识,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将活动中的知识内化成有益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兴趣的持续性推动活动的发展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就是孩子们的课堂,“抽屉屋”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我们的精彩故事

(三)秋意正浓,倾听自然密语

秋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馈赠的季节,幼儿园里的围网上、阳台上,丰收硕果,有藤蔓缠绕的五星花、牵牛花,还有美不胜收的格桑花,红豆、豌豆等都在等待着孩子们收获。面对品种多样的植物,观察、收集种子成了孩子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我园的“种子博物馆”就是记载了幼儿对植物的观察、思考,每一次收获,每一次体验,便是了解生活,是基于生活的学习。《植物成长日记》就是“种子博物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用多元化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表达对植物的认识与感受,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五星花的种子藏在哪里?”、“收获了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蒲公英的种子怎么会被风吹走了,那它又会去哪里呢?”、“为什么黄豆的种子在太阳底下自己就蹦出来了?”针对问题教师鼓励幼儿开展“种子探秘活动”,通过收集资料、家园互动等多种有效方式,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学习收获种子的多样方法。

幼儿们的经验是在持续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从认识一颗种子开始,幼儿一直处于主动状态,自主地去探究,爆发出更多创造性的火花,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了探索、想象、创作的乐趣。教师把幼儿的每一个发现与问题及时关注,做到了“每一个活动,即来源于课程,又来源于自然,更来源于孩子渗透到了课程的实施中,敏锐的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拓展活动途径,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四)冬日暖阳,探索自然生命

冬日的暖阳照射进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每一个人,孩子们在这冬日里嬉戏着享受着这一片美景。但是看着飘落的落叶、枯萎的花朵、孤零零的鸟窝,孩子们的内心失落着、担心着。有的孩子说:“老师,灰灰和蓝蓝在笼子里会冷吗?”,有的孩子问:“池塘里都结冰了,小鱼会不会被冻死?”,还有的孩子说:“鸟窝里的空空的,它们还会回来吗?”。追随孩子们的话题,开启了“暖冬”系列活动教师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收集来稻草为灰灰和蓝蓝做窝,“一层、两层、三层,好温暖呀,这下肯定冻不坏了吧!”大树妈妈呢?孩子们从家里找来了废旧布料,为它穿上了“新衣服”。池塘里的鱼儿怎么办呀?孩子们及时给河面破冰,让鱼儿们感受冬日暖阳的照射。怎么能少得了“抽屉屋”里辛苦培育的植物们呢!孩子们为它们铺盖上稻草、搭建起帐篷,让它们在冬日里也能更好的生长,不被冻坏。

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深入推进,老师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努力探索问题,每一位老师以儿童为本,发现儿童、解读儿童、尊重儿童,践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和“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在这过程中,教师用最生动的课程,为孩子们最大限度的提供机会,帮助幼儿体验到生命的成长,明白生命的独特性。从了解自然界小生命的神奇历程,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这会延展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素养,沉淀为童年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