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优化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多措并举优化体育教学

陈志伟

冀南新区光禄镇第二中学  056046

【摘  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更新观念,树立新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巧妙设计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收到多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措并举    事半功倍

体育课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课更能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可以在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通过体育锻炼,能让学生有一个强壮的体质与健康的体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之外,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协调人际关系,可以说深受学生的喜爱,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老师与学校认为体育是一门副科,没有给予体育应有的重视,导致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流于形式,课上只是学生漫无目的地玩,没有计划性,自然也无法收到预定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话题。 

  一、精心备课有的放矢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备课充分,做好课堂预设,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才能使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才能达到既让学生锻炼身体,又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效果。有人认为体育课不需要备课,只要老师临场发挥,或者看护学生不出现问题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体育课,不把体育课当做玩耍的时间段,教师就要在各个方面精心筹划,细心安排。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器材。在备学生方面除了要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的喜好外,还要对全班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等全面把握,这样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备教材,体育分为室内理论课与室外活动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校的办学实际,对教材全面把握,合理调整教材顺序,适当增删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校的办学特色;在备教材方面,体育教师应全面设计,准备好器材和场地,不能随便应付。器材的布局要新颖、美观,具有吸引力。

  二、内强素质为人师表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直接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极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时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此老师所任教的学科的喜爱程度。因此一个成功的老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善于“包装自己”,能把自己巧妙地“推销”给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跟老师在一起,并因此爱屋及乌地喜欢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的责任也义不容辞,在课堂上要注意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与可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来,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上热心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耐心地教导学生,在情感上积极地引导学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接纳并喜欢教师,由此也喜欢上体育课。二是要在体育专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效仿的楷模。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而且是师生间进行情感对话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体育专业技能,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等等,在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技能、道德品质与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以人为本激发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地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建构学生的主体性。要改革以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中忽视学生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特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模式。通过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在耐久跑练习中,让学生创设耐力跑路线、方法与情景,变原来单纯围绕操场进行耐力跑练习为有趣的情景跑、自然地形跑等等,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有氧耐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融合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教,加限制;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更新观念,树立新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巧妙设计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收到多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东.初中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J].中学教学参考, 2010,(06).

[2]丁华.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谈[J].考试周刊,2009,(52).

[3]齐耀权.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