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赵淑杰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五小学

【内容提要】我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教育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持续提升。当前,小学语文质量持续提升,教学题材多变,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练就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坚持才可以有助于此种能力的形成。该文就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出发,来分析、探究出可以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提升策略;培养

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那么教师必须重视此工作的展开。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在写作的时候水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主动进行研究,改进语文教学的策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朗读教学在课堂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朗读教学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朗读时间不足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纲就是缺少对朗读教学的时间给出详细的标准,但是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所以,课堂上应该有一部分的时间用来朗读。经过实践教学发现,基本上没有教师会占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锻炼。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后复习的任务或者是课前预习的任务,课堂当中朗读时间严重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致使学生没有形成朗读意识。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

朗读教学与语文课堂中的其他内容是一致的,教师需要使用多种丰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在课堂中唤醒学生朗读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从根本上提升了语文学习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通常将朗读看作是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锻炼。部分教师注重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单将此作为朗读工具,直接阻碍了朗读内容的多样化。除此之外,在朗读的时候,教师想要教学工作展开得更加顺利,只挑选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这虽然推进了教学进度,但是却忽略了其他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会从源头上遏制其他学生的朗读兴趣。

3朗读评价不够具体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小学语文课程授课的时候,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段式朗读锻炼。可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水准的时候,形式过于单一,通常会使用“读得不错,继续保持”“读得不错”,此类简单的评语直接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形式化、模糊,缺乏详细、认真的评价,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朗读的声音、感情给到学生合理的建议以及客观的评论,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来提升自己朗读能力,缺乏针对性。形式化的朗读评价,直接打击了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1保证朗读时间,监督学生多朗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留够学生朗读时间,一节课40分钟,预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甚至达不到10分钟。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意识到朗读教学的作用。教师理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到朗读教学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科学的划分课堂仅有的40分钟,依照课本内容的多少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开口展示自己,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升国旗》的过程中,进行授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将之前总结出来的文章中心经过朗读之后融合在文章中,直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朗读任务,利用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朗读锻炼,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2丰富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授课当中,教师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那么教师就需要展开各类丰富的朗读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授课,不同形式的授课模式会唤醒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便会自身陷入朗读的乐趣当中,这样才可以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效,有助于学生自身朗读能力的增强。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园》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结合表演,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一步提高每位学生的朗读技能。在讲授《观潮》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锻炼,学生经过朗读就会对潮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脑海中会形成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脑海当中的画面讲述出来,在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或者是图片呈现出来,打造情境,直接达成了教学效果。

3积极引导,改进朗读评价

教师的合理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朗读的主动性。教师不仅需要使用评价给学生呈现出真实、详细的朗读状态,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从哪方面改进,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朗读技能。例如,有的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语速过快,教师就需要运用合理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你朗读的能力非常不错,说明你在上课的时候有认真地听讲,但是,你的朗读速度稍快,你可以适当地放慢节奏,等等大家”。此种中肯的评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且还没有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来提升自己。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展开分析,策划出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教师需要观察每位学生,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鼓舞学生,并且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使用鼓舞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朗读任务,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

1.引发兴趣

学生如果不喜欢领导,就很难有良好的领导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领导习惯应首先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动机和爱好入手,加以正确引导。一个人如果喜欢领导,并终生求学不倦,那么他一生将是充实的。人的学生时代对于人一生的作用,好比高楼的基础,对整个人生是十分有意义的。

2.勤于思考

养成经常动脑筋思考的习惯对领导有很大的好处。“学而不思则罔”,在领导的时候就应该勤于思考,对课文中的知识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这样不仅能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增进记忆。

3.勤学苦练

“业精于勤”,一个人的成功如何,并不主要取决于天所赋予的才智,而是在漫长的人生中能否做到热爱,勤学苦练。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勤学苦练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是一种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4.持之以恒

清代扬州画家郑板桥,以画竹著称。他画的竹,虽用墨不多,寥寥数枝,却形神皆备,巧夺天工。他写了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亢繁削尽留清廋,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也说明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朗读也是一种学习,最忌朝三暮四。学生在练习朗读时,不能总想到一蹴而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

5.虚心学习

虚心不仅是学生应有的一种性格特征,也是成就事业的保证。有知识的人从不炫耀自己,即使开始取得了一点成绩,如果以后骄傲起来,成绩就会越来越少,以至再也看不到成绩。只有虚心学习,刻苦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赵淑杰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五小学 1314958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