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淋巴水肿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肢体淋巴水肿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进展

王金萍【1】,安乔红【2】[通讯作者]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430000

摘要:肢体淋巴水肿具有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是由淋巴系统异常所造成的一种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是一种世界性难题。在肢体淋巴水肿的疗法中,中医外治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史,且独具优势,治疗方法多元,对改善患者的疼痛、水肿、生活质量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针对中医适宜技术在肢体淋巴水肿中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中药外治疗法、针灸推拿疗法对各种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可以为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肢体淋巴水肿;针灸推拿;中药外治

1肢体淋巴水肿中药外治疗法

1.1外敷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药通过捣碎或磨末制成糊状制剂等方法,然后外敷在患者的局部或穴位上,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肿散结的作用。针对淋巴水肿“湿、瘀、热”的病理特征,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2]。王京良采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法,对72例乳癌手术后淋巴结水肿病人进行了随机分组,分组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采用简单的推拿方法进行淋巴结引流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给予活血通络方药(1包艾叶、2包当归、2包枝干、4包干姜、2包木瓜、2包威灵仙、2包羌活、2包伸筋草、2包苏木、1个冰袋)外,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88%,而对照组为74.28%(P<0.05)。程思等人以活血利水法为依据,选择了60例乳腺癌手术后患有上肢淋巴水肿的病人,并将其分成两组,一组30例,一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加用逐水散(方:泽兰、牵牛子各20g,黄连、麻黄、桂枝、络石藤、三棱术、艾叶、桑枝各10 g,冰片5 g)研成粉末,湿敷在患肢水肿部位。结果表明,对照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为(14.63±2.31)分,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为(10.67±2.62)分,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

1.2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治疗就是先将药材先熬制好,再将药材先熬制好,然后再进行淋洗浸浴,这样可以让热力和药力同时作用在身体表面,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消肿的效果[3]。吕素君等以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剂(桃仁15g、红花15g、透骨20g、鸡血藤30g、威灵仙20g、桂枝10g、老鹤草20g、细辛方1g)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活血通络消肿方),在临床上可显著改善乳腺肿瘤患者的浮肿、肿胀、疼痛等症状。李艳宏等以“活血化瘀”方为熏蒸剂,对下肢淋巴结水肿也有良好的效果。宋奎全等采用活血化瘀,祛湿消肿之活血洗液(醋香附、透骨草、花椒、红花、当归、艾叶、桑枝、川芦、松节、赤芍、苏木)熏洗治疗43例下肢淋巴结水肿,并用硫酸镁湿敷做对照。研究发现,在10天后,治疗组的全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和足底5 cm的足部围度都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改变,这就证明了“活血洗”有一定的消肿作用。

1.3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疗法是一种外治方法,主要是用加热后的中药布包来熨揉患处,起到促进膝关节疏通、气血顺畅的作用[4]。大量研究表示,采用四子散(白芥子,紫苏子,莱子,吴英)对巴性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并提出白芥子理气散结、通络止痛,紫苏子理气化痰,吴莱英散寒止痛,理气降逆,莱子除胀,理气化痰。韩晓霞等以四散子为药,基于此进行加味(紫苏子,白芥子,蚕豆,莱子,吴莱英,小香,王不留行,五灵脂,乳香,没药,所有药物均为50 g),对乳腺癌手术后的病人采用热烫,而对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14天、28天后,治疗组的淋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4.07%和5.56%,与对照组的44.44%和22.22%相比,治疗组的淋水肿发生率较低,说明热烫烫法可以明显减轻上肢淋水肿。

2肢体淋巴水肿针灸推拿疗法

2.1针刺疗法

针灸主要是利用针具,根据特定的手法或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以激活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基本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5]。陈军等运用针灸方法,对28例乳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病人进行了针灸,对其疗效达到了85.7%。牛少辉等人在接受了乳腺癌手术之后,使用了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在病人的手上三阴经中,以15°对病人进行了针灸,在每个经脉中,从腕横纹到时横纹的位置上,选取了5个穴位。经过4周的治疗,病人的右下肢肿胀和疼痛消失,同时,病人的皮肤也有了较大的弹性,苔藓样变程度变轻。经8周的临床观察,病人的肿胀疼痛和苔藓样变均已完全消除,病人的皮下软组织厚度与健侧平齐,效果明显。

2.2艾灸疗法

艾灸指的是用艾棒或艾条等燃烧散发的热量,利用热量和药力的作用来对输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6]。娄秀娟等人把13名乳腺癌手术病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65名,一组只做简单的康复训练,另一组则从手术后的第五日起,对患者进行艾条治疗。结果:在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组的水肿治疗及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2.3推拿疗法

推拿是在中医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按摩方法,在身体表面对患者进行按摩或使其四肢活动,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7]。万卉将60例乳腺癌窝淋巴环切除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推拿(从远心到近心,依次按捏鱼际、内关、外关、曲泽、少海、手三里、手五里、臂、肩偶、肩)。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2.4刺络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疗法主要是利用三棱针等针具进行针刺,在针刺穴位出血的过程中,通过拔火罐,使局部皮肤充血,并增加出血量来进行治疗[8]。孙小虎等将乳腺癌手术后出现严重上肢淋水肿的病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108人,采用利尿、热敷、向心性推拿等常规方法,另一组则基于此采用经络点刺,并配合背部走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75.0%)和总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59.3%)和(82.4%)。邢晓娟等采用“梅花针法”结合拔罐放血疗法对34例乳癌手术后下肢浮肿病人进行了综合治疗,其总有效率达94.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结论

在临床上,适宜技术是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诊断治疗方法,针对肢体淋巴水肿,中西医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西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守疗法,另一种是手术疗法[9]。对于肢体淋巴水肿比较轻微的病人,建议进行保守治疗,主要是按摩四肢(七部引流法),抬高患肢,微波照射来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苯吡喃酮类药物,还可以进行功能锻炼、短拉伸绷带、局部按摩等复合型理疗法,来改善患侧四肢的循环,加快淋巴回流,从而达到缓解淋巴水肿的目的。在经过几个月的保守治疗后,如果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加强淋巴系统的输送能力,以缓解淋巴水肿[10]。而中医适宜技术对肢体淋巴水肿具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它的特点是:方法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另外,采用“温针灸”、“火针”和“推拿”等中医疗法,可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目的,在减轻水肿、疼痛和酸胀感方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谷  鑫, 高  杰. 肢体淋巴水肿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进展[J]. 中医学, 2022, 11(6):6.

[2] 赵钢, 吕勃川, 薛凤. 肢体淋巴水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C]// 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 0.

[3] 赵亚男, 刘明. 中医学对肢体淋巴水肿的经典论述和现代临床实践[C]//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