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孙美玲

乌敦套海镇玉田皋小学  024511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研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探究了“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给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具体可行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的提高,课堂教学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从本质上而言,“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成绩论”中解脱出来,确保教育能够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课外辅导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新型教育环境中实现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双减”政策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出发,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1]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发出学生无限的潜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全力构建减负增效的数学教学模式,以精简、凝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学习要领、明确数学知识的规律,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得他们能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从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教师以减负增效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摒弃了一切冗杂的内容和形式,挖掘出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发展最为有利的深层信息,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内容等长久地保持探究兴趣,这样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也能真正实现“双减”政策蕴含的教育和教学目标。鉴于“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减负增效型的教学模式[2]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养成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确定课堂的教学目的,要时刻以教学目的为导向来设计符合班级各个不同程度学生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要从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两个方面来进行优化和设计,从而保证课堂质量和课堂完成度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地步,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例如,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例,教师可以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以下的目标要求:第一,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第二,精通教科两位数计算法则和技巧。第三,在求解问题时,可以运用估计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第四,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在这样的清晰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处理,使教师在互动的课堂活动中逐渐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运用,学习巩固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构建数学思维,实现“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添教学趣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并且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对数学学习感觉乏味、无趣,从而产生懈怠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对此,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大型购物商场场景,创设真实、形象、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重点精准设问,活跃学生学习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提高课堂活动效率和意义不仅在于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更在于可以在教师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后,可以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并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方法,向学生们提问:“关于三角内角和为180度的问题,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论证呢?”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中心,提出有目标的教学问题,使其在引导问题的驱使下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在学习时,学生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将三角的内角度和假设为180度,并运用折纸、图形计算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这样的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在研究中,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的主要方向,并在课前问题的引导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地加深对问题实质的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地参加到探索式的学习中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减负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的减负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数学涉及的教学课外实践、数学教学课外活动、数学知识应用、学习拓展和延伸等,应当依托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让学生在减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不断强化数学学习成效。具体来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和其他同学“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针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讨论交流,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在遵循“双减”政策和减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划定一些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或者合作探索的“主题”。

(五)设计个性化的课后作业

作业内容存在缺乏新意、固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始终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十全办法,也难以深入理解新思想和新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目标,教师必须做出改变。对此,教师可以尝试以“双减”政策中的重点内容入手,结合“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要求,着手设计个性化的课后作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针对性、契合实际的数学作业,让他们从难度适宜的作业出发,找寻丢失的学习信心,重新树立起坚定的学习理念。而且,为了增强课后作业的个性化特征,改变学生对作业的看法和观念,教师也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创建个性化的作业模式,以成长记录册为载体,将学生在不同课节中完成的作业集中于同一个文件夹中,为他们的自主复习提供依据。同时,教师也要利用趣味化的贴纸、卡通画等,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中做下标记、书写评语,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这样既能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符合素质教育以及“双减”政策的实际要求。

结束语

总之,“双减”政策符合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仕鹏.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0(06):61.

[2]查建.数学减负提质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