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词中的借景抒情—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浅析宋词中的借景抒情—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

邢明珠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古人云:“柳永擅长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这话只说了一半,柳永还很擅长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或因情选景,或以景传情,从而使得情境和谐统一,交相辉映。《雨霖铃》这首词的写作技巧相当高明,从组织结构来说,它具有主线分明,层次清晰,前后照应,自然流畅等。全词以“离情”贯穿全篇,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仅仅围绕它。笔者从诗歌内容出发,感受本词的伤感悲情从而赏析《雨霖铃》当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雨霖铃》、柳永、借景抒情

一、谈《雨霖铃》创作背景

谈起科举,柳永是一把辛酸泪无处搁置,第一次参加科举,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那年柳永25岁,血气方刚,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可没想到,皇帝把所谓“属辞浮靡”打入另册,柳永不幸初始落第,当时柳永还填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以此来发泄不满。正是因为这首词可以说是改变了柳永的科举命运,宋仁宗见到该词中的那句“时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时,却生气的回复了一句“且填词去!”在受到此等打击后,他别无出路,不得不远离京师,他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更加感到前途暗淡无光。

二、析《雨霖铃》感伤意境

词的开头是写送别前的情境,“寒蝉”几点出了时间是深秋也写出了天气之凉,凄切,是词人听到了。词人听到的并不是只有寒蝉,为何单写寒蝉呢?因为他要与所爱之人分别了,凄凉的心境正好与这寒蝉凄切合拍,以至于他觉得寒蝉的长鸣正是在给自己唱离别的歌曲。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天色已到了傍晚。古时候,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何词人只写长亭,不写其他呢?这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地方,也是离别的象征。不愿听到的,偏偏早入二,不愿见到的,偏偏进入眼帘。这怎呢不是人难过?而时间呢,偏偏天黑了,鸟要归林,鸡要上窝,人要回家,而自己不得不与亲爱的人离开,这怎能不让人愁肠百结呢?

下面正式开始写离别的情境,“都门帐饮无绪,兰舟催发。”都门,京城的门外。帐饮,设帐宴饮,为远行人践行。无绪,心意烦乱。理不出个头绪,亲人的眷恋,别后的痛苦,前程的渺茫,后会的难期......千种离愁,万种别绪,怎么能理得清呢?无绪,二字不仅仅点出了一对恋人的惜别清寒也写出了词人江湖流落的痛苦感受,正在这难舍难分的时刻,“兰舟催发”就要开船了。兰舟,用木兰木做的船,则是对船的美称。词人用字之妙,一对恋人离情难舍,所以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船家看到大雨已停,正好开船,所以只嫌他们儿女情长,啰里啰唆,总觉得等的太久。一方留恋难分、一方屡屡催发。留恋、催发,四个字写出了不同人的几种复杂心情、神态、动作,手法精细,技巧高明,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因而出现了如此的场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执手,紧紧的握着手,相看泪眼,一对情人热泪汪汪。对着汪汪热泪,竟无语凝噎,竟然彼此抽抽噎噎谁也说不出话。这两句把男女双方的悲痛之情,眷念之意,无奈之心写的多么绘声绘色、深刻具体。的确,纵有千言万语,此刻也被极端的痛苦淹没了,还能说出什么呢?词人的高明在于,未写一言,胜过千言。因为从他们紧紧相握的手上、泪水横溢的眼上、哽咽难言的喉上、如痴如醉的脸上,早已说清了一切,这两句乍看只是写实,平淡无奇,实则深刻具体含义丰富。“语不求奇、意致绵密”指的正是他白描的手法。词人就要走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就是想到,是谁想到的呢?在词人的笔,心中有卿、卿中有我,卿卿我我,情同一人,心如一人。去了去了,船就要开去暮霭沉沉的远方,开往千里烟波的远方,楚天是那样的辽阔,兰舟江上一叶,无情的现实啊,该多么令人难堪!这几句表现了男女双方无限惆怅的情绪,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看 冷落清秋节 楚辞当中早就有“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江淹也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历代诗文都有类似的描述,因此词人说,从古至今多情人没有不对离别伤心的。但自己却比古人更胜一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不单是亲人离别、境遇冷落,正好赶上西风萧瑟、季节冷落、归鸿哀鸣、气氛冷落、更甚者,是前途渺茫、仕途冷落。所以词人说正遇上这冷落清秋节,让人怎么受得了啊?

三、赏《雨霖铃》借景抒情

这虽然是词人的想象,但也是处境的必然,所以词人做更进一步的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景不敢想,越想越难堪。那么远景暂置脑后,就拿今宵来说,一觉醒来,醉在何处呢?是在空旷无边的江岸吗,那里大概有几处衰败低垂的杨柳,阵阵凄冷的小风和一晚黯淡失色的残月与我作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本词中的名句,它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景中含情,蕴意丰富,耐人寻味。具体来说,“离”词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酒醒”二字可以想到词人登舟之后比执手相看泪眼的痛苦更加深沉而不能自拔,于是他想借景消愁,企图一醉借百忧但是酒醒之后岂非陷入更加孤独忧伤的境地,第二,这三句和前面的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恰似两个画面,第一个气氛阴沉、烟波浩荡、楚天空阔,用电影镜头来说是大全景。第二个则是特写,并且时间从傍晚到凌晨,气候由阴转晴,景物由虚转实,出现真实可感的杨柳、残月。此时,寒光闪烁,柳丝飘飘,气氛显得更加伤感。这两幅画,有上有下,有远有近,交相辉映,富有诗情画意。第三,这幅画面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词人梦回酒醒,只身孤人,亦是冷落不堪,再加上一勾残月,几株衰柳,阵阵寒风,妥妥凉意,岂不是,悲生寒心,寒增悲意,更加凄凉。词人也曾想抑制住忧伤,把事情尽可能往好处想,例如,秋冬过后便是春天,春夏来临,会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从时间上来说,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如何变化,处处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以及良好美景虚设的蒙蒂,空间万变,笔风绝不偏开“离情”。抓住了主线,突出了主题,这就把真正的爱情写的淋漓尽致。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再写离别时刻重在刻画情态,再写别后遐想重在描画寂寞。通过不同的侧面层层刻画,步步深入,这使得意境全出,出人意料。不论勾勒环境,刻画情态还是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这样就到达了“曲处能直,密处能疏,鼻处能,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全篇如行云流水,不见接连痕迹。在写景抒情方面作者达到了情景融为一体的境地,唐名间的曲子词,往往是重抒情而少写景,而柳永却继承了传统抒情诗中的融情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并用于慢词创作。

结语

这首《雨霖铃》表达的是离别之痛,作者选择的冷落的秋景做衬托,情和景恰似交融很好的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阔。”由于主人公心情暗淡,天融水色便披上了阴影。“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之后的词人孤独冷落,所以选用的景物也是孤单单,冷清清,令人望而生寒。这些句子里作者并没有写自己如何苦闷,但从这景物里我们已经窥察到词人的深痛哀伤,这种写景的确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是写景还是抒情,在这篇作品里很难区分。总的来说,这首词上阕实写送别,所选景物都是实景,是借景抒情。下阕主要是虚想别后,所选景物多是想象之景。由此可知,词人写景多是为抒情服务,这是本词能达到情境交融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黄天骥.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J].书城,2023(02):66-75.

[2]沈振华.基于反差视角 品读聚散之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蕴赏析[J].中学语文,2022(17):36-37.

[3]周林.从《雨霖铃·寒蝉凄切》看柳永在慢词创作上的特点[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2(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