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研究

张建虎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 0460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成为教育界和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教材编写的更新换代,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然而,过去在教学中常常存在的断层和割裂现象,使学生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语文学习缺乏连贯性,影响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介绍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意义,并提出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策略。

关键词: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策略

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现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更是关乎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要求上存在着差异,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不同学段中有稳定的过渡和持续的发展,是每位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

一、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意义

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是指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衔接性。首先,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语文知识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特点。通过衔接贯通化的教学,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初中的拓展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在高中阶段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拓展[1]。衔接贯通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渐进式理解和应用,使他们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体系;其次,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语文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也逐渐增加。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学习将更加得心应手,通过贯通化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对语文学科的自信心和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贯通化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跨学段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2],跨学段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推动整个语文教育的进步。

二、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策略

(一)知识串联

在小初高语文教学中,实现知识串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知识串联指的是将学生在不同学段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通过复习和回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内容相连接。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学的诗词知识;其次,教师通过设计案例和实例来将不同学段的语文知识进行串联。例如,在初中学习叙事作文时,教师选取一些小学阶段学过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改编和延续的方式来完成作文,从而将小学阶段的故事与初中的写作技巧相连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延续性和应用性;最后,教师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和设计知识导图来帮助学生将不同学段的语文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将不同学段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形成一个知识脉络图或知识导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材衔接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各个年级的语文教材,理解教材之间的关联和延伸,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知识串联。首先,教师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和暗示。不同学段的教材中可能存在一些相似的主题、情节或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这些隐含信息,从而将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相互衔接。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诗歌内容,并与初中的诗歌进行对比,发现共同的意象和主题,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其次,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将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进行关联。例如,在初中学习叙事文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小学阶段学过的故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或改编,从而将小学阶段的故事与初中的写作技巧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教材的衔接和延伸;第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对比和扩展。通过对比不同教材的内容、文体和思想,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例如,在高中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学的古代文学作品,探究其共同之处和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文学演进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设计跨学段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同教材之间进行衔接和延伸。例如,在小学阶段学习识字时,教师设计一个识字游戏,将小学阶段的识字内容与初中的阅读素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满足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趣味的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初中阶段,教师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高中阶段,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课堂展示和创意写作等;其次,教师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工具,教师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此外,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兴趣;第三,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呈现。语文学习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表达和有效交流。教师通过课堂演讲、朗诵、演绎、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作品展示,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结合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一些学习较弱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对于一些学习较强的学生,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知识串联,教材衔接和教学方法多样化等策略的运用,实现小初高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衔接贯通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和学校应重视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贯通化,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参考文献:

[1]马振伟,梁愿.融通与整合:小初高异学段《登高》同课异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3(02):48-51.

[2]冯淑娟.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探索小初高语文课一体化建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