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对舒适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对舒适度的影响

吴体作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州  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舒适护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舒适度优良率高达96.67%,较对照组的70.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既能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又能使舒适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广为运用。

关键词:舒适度护理;心律失常;舒适度;影响

传导阻滞、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为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属于心内科疾病,若延误最佳救治时机,极有可能危及生命[1]。药物治疗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为使疗效得以强化、促康复,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舒适护理的影响进行了细化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是我院2022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经随机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值(63.57±6.23)。对照组男女比例22:8,年龄48~80岁,中位数(64.02±6.18)岁。简单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1)环境管理:定时打扫病房卫生,开窗通风,病房温度(22℃左右)、湿度(45~60%)调至舒适范围。夜间减少不必要仪器操作,灯光调至暖色系,营造肃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眠质量较差者,可通过睡前播放轻音乐、泡脚、喝牛奶等方式助眠。(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用亲切温和的态度和患者交谈,在不知不觉中引导患者讲述内心压力,予其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并列举预后良好病例,使其坚定和病魔抗争的信心。(3)用药指导:仔细介绍药物用法用量及常见不良反应,普及定量精准服药对稳定病情的重要性及擅自更换药物、减少剂量、停药的危害。依照各阶段检查结果对用药方案做出及时调整。(4)饮食指导:介绍科学饮食对巩固疗效的必要性,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禁止食用生冷辛辣之物,少食多餐,戒烟酒。(5)病情观察:对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予以动态化监控,若服药后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立刻安抚其情绪,并联系医师采取对症处理。(6)复律护理:耐心讲解复律意义,备齐除颤仪及急救用品;调至仰卧位,连接呼吸机,建立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注射安定,密切配合医师展开点击复律。(7)疼痛管理:通过调整体位、播放轻音乐、看书看报、积极心理暗示、意象法等多种方式对其注意力加以有效分散;疼痛难耐者,遵医嘱服用镇痛药。

1.3观察指标

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各有20个条目,依照症状的出现情况分为4个等级,分数越小表示患者内心积攒的负性情绪越少。

以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指标为基准,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百分制评分。

护理氛围轻松、体验良好且无不适为优;整个护理过程略有不适为良;患者出现较强不适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情绪评分

较之干预前,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更低(P<0.05)。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干预前SAS

干预前SDS

干预后SAS

干预后SDS

观察组

30

62.46±7.11

61.95±6.47

32.23±5.09

33.40±4.65

对照组

30

62.50±7.32

61.68±7.02

47.37±5.14

48.56±4.64

t

-

0.624

0.283

6.237

8.135

P

-

0.571

0.068

0.000

0.000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

2: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观察组

30

86.27±6.24

87.41±6.10

84.97±5.56

85.43±6.32

对照组

30

75.18±5.69

76.48±4.27

73.72±6.05

76.37±5.80

t

-

13.192

18.963

24.501

10.27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舒适度优良率

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更高(P<0.05)。

表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0

18(60.00%)

11(3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9(30.00%)

12(40.00%)

9(30.00%)

21(70.00%)

X2

-

25.608

P

-

0.000

3.讨论

心律失常作为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电解质、酸碱失衡、药物中毒等因素均与该病诱因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心脏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缓)、心房颤动等是典型临床表现,若未在黄金时间内得到科学救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率大大升高[2-3]。钙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治疗期间患者易积攒大量烦躁、郁闷、焦虑等负性情绪,心理、生理承受较大压力,出现明显不适。故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不可或缺[4]

常规护理仅是遵医嘱对患者实施被动化的简单服务,全面性、针对性较差,未能对患者心理、情绪、社会等多方面需求做出及时回应,护理效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状态。随“以人文本”理念不断倡导,舒适护理凭借贴心、周到、细致、严谨、优质的服务广受患者、家属认可和青睐,将提高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作为服务目标,整合护理资源,优化改进护理流程,充分尊重患者人格和隐私,将自身的人文关怀投给患者,有效满足其合理化需求,人性化、个性化、综合性等优势均是常规护理不可比拟的[5-6]。从上述研究可知,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更优(P<0.05),这一结果便是对舒适护理重要性和实用性的最有力说明。

总而言之,舒适护理可有效调节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舒适度有积极促进作用,借鉴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朱湾湾,谢家湘.全面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认可度的影响[J].健康管理,2021,000(001):106-107.

[2]党婷婷,党文婕.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00(002):219+226.

[3]汤永梅.护理延伸服务在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00(001):241-242.

[4]姚心女,梁东霞,黄芸香,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04-105.

[5]孙宇新.分析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心态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00(005):76-78.

[6]王倩,徐伟红.量化评估护理干预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00(0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