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学创新

/ 2

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学创新

范斌,薛海龙,杨晨

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武警后勤学院基础部

习主席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求思政课要坚持在该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

一、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供给侧改革”思想从“守正”“创新”两方面回应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初始关注点,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现实需求。长期以来,政治理论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在系统、完整传授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快速、集中获取大量知识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效果,然而由于其知识传递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纵使教员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设计了相应的互动环节,但是基于庞大的班级规模,学生启而不发,课堂参与度低,因而也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另外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单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相关内容上传到网上并免费开放,这种形式上的“课程”实则是一种“资源”,强调的是资源的分享,而资源的制作者和学习者之间没有沟通与对话。因此,改变传统“灌输式”的线性教学方式,打破单一分享自由而带来的信息不对等的状态,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

(二)现实指向。其一是供给侧创新,即致力于提高思政课教育供给方的质量、效能和创新性,即贴近需求方、受教方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提供精准的、高效的、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供给。在课程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方面改善原有教育供给中单一的做法,做到教学育人的“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教学模式的“务实创新”“互动互联”、考试评价的“扬长补短”“全程全面”。其二是守正前提下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即在坚持思政课的政治属性、理论属性和价值属性的前提下,致力于改变原先单一的供给结构,构建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具体可以落实在培养结构方面以“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供给”替代“纯粹的课堂短期教育供给”,教育教学资源供给结构方面以“复合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供给”替代“单一院校(单一教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供给”以及课程教学模式方面以“雨课堂”互动式教学辅助“传统课堂教育”等等一系列改革的着力点上。

二、“雨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创新的优选路径

相比较讲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友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形象的教学资源、多样的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多元的师生交流方式,实现了从以教员为中心的传统讲授课程向为以学员为中心的的开放课程的转化,开辟了传统讲授课堂与单一网络资源自学之外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

(一)深度连接师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思政课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的创新要有“对象感”,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能力,针对每个学员的个性差别教学有效的引导教化。作为思政教学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依托,“雨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创新:课堂弹幕互动,轻松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学习遇到困难,匿名反馈教员,实时提问回答;课堂限时测试,随堂知识巩固,结果实时统计;PPT同步,不再费时抄写笔记,专注听课思考。通过教员与学员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打破课堂界限,促进教育的一贯性

思政课的第一要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及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雨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可以随时推送预习材料和语音讲解、内置国家精品MOOC、对重点难点在线答疑。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下实践教学引导学员深入实践、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帮助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剖析现实热点问题,回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的关切,从学员的视角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员真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学员在实践中内化理论学习,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三)量化学习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雨课堂”支持习题投屏,系统自动评判统计学员作答情况后,将学员的作答情况以柱形图直接投影至屏幕,确保全员思考、全员答题,做到即时分析、即时答疑。此外,“雨课堂”还可以实现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分析课程数据;量化学习情况;帮助教员精准教学等等功能。在自动采集学员在使用中的所有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整合分析数据,使教员更好地评估教学过程,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资源上,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以往的固定载体,打破具体边界,延展了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在教学形式上,由单一的面对面讲授转向多元的互动与研讨;在考核形式上,由以往的“一卷定乾坤”转向过程性考核。不可否认,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凭借其优越性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中“雨课堂”模式的优化路径

优化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中的“雨课堂”模式,可以从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和优化教学保障方面着手。

(一)优化教学模式

单一的在线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缺失,难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互动能贯穿于始终,难以对学员的疑难困惑进行及时的解答与疏导,更难以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而实践教学虽然可以加强知识的提升与内化,但是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梳理。基于三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弊端,我们看到,“雨课堂”恰恰满足了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取长补短的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才是最利于学员学业、身心等多重发展的教学形式。因此,在互动式混合教学的过程中,“雨课堂”教学模式方便师生、生生以学习小组或在线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互动,促使他们以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探索式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更为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为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支撑。

(二)优化教学环境

从学习的本质来看,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分为学习环境、学习主体、学习资源三大要素。在这三大要素中,由于改变学习环境带来的边际效用更高,所以学习方式的变革往往首先开始于学习环境的变革中;而学习环境的变革又反过来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形成了环境与主体的双向构建与整体生成。通过设立政治理论专修室,为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中的“雨课堂”模式的运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借助“雨课堂”不断收集教员与学员的反馈,及时改善与发展学习平台的硬件与软件,促进互动式混合教学的平台环境建设。只有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互相依托、互相促进,才能深刻地体现“人”与“技术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构建与整体生成。

(三)优化教学保障

“雨课堂”是一种互联互通、实时交互的智慧教学工具,将其融入精心设计的思政课课堂,依托手机微信、电脑PPT及电子投屏等教学保障设施设备的优化配置,智能手机将从“手机干扰”转变为“手机助手”。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规律,过程性学习考核可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克服注意分散现象。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借助优化配置的“雨课堂”系统考核学员课堂参与度及知识接收度,从而实时提高学员课堂学习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过程性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