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观察

邓小梅

金堂县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400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因输液治疗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均等分为两组,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为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具有显著效果,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输液;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重要途径之一,受输液治疗常态化、高浓度给药、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率显著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静脉穿刺难度与患者痛苦,虽然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了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率,但仍未彻底杜绝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风险[1]。因此,临床认为应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局部不适感。相关研究指出,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中能够发挥显著效果。本文为此展开对比分析,探究中医护理应用于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效果,现作出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因输液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组内有29例患者,包括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5--68岁,中位值(48.35±2.42)岁。另一组为研究组,同样为29例患者,包括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24--70岁,中位值(47.45±2.39)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细微,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护理等。

研究组:由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中医情志护理: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致其产生埋怨、急躁、焦虑等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与患者沟通,向其说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原因,安抚患者情绪,必要时介绍以往发生同样情况的病例,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以防发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2]。(2)中医中药护理:应用中医中药去除静脉刺激因素,及时向患者提供迈之灵片,介绍用法用量。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由芒硝、大黄、黄连、黄柏、姜黄、、赤芍、白芷、茯苓、金银花等组成的硝黄合剂,经口服用,每日3次,每次50毫升,同时应用由芒硝和冰片混合后置入透气棉袋中制成的冰硝散,敷于患处。对于慢性期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红花、桃仁、白芍、川芎、当归与熟地黄组成的桃红四物汤,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时使用桃仁、赤芍、丹参、乳香、红花、水蛭等组成的舒脉方熏洗患处[3]。(3)中医熏洗护理:加强患肢保暖护理,叮嘱患者不可在急性期热敷患处,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由护理人员采用,使用专用设备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清洁局部皮肤,减少皮肤刺激。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为有效、好转与无效:护理后疼痛、红肿症状消失为有效;疼痛、红肿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计100分,高于85分(包括85分)为满意,60--84分为较满意,59及59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文中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百分比表示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29

15

13

1

28(96.55)

对照组

29

12

9

8

21(72.41)

X2

6.444

p

0.011

2.2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9

17

11

1

28(96.55)

对照组

29

11

9

9

20(68.97)

X2

7.733

p

0.005

  1. 讨论

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是由于静脉内注射刺激性溶液,刺激或损伤静脉壁所致,临床表现以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硬结、触痛、牵拉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医认为,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主要原因为湿热之邪内侵,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不通,而郁邪化热,不通则痛,故致使局部硬结红热肿痛。中医讲究辨证治疗,认为血热瘀结证者,治宜利湿通络、清热化瘀,而瘀阻脉络证者,治宜消肿散热、活血化瘀

[4]。本文遵循中医理论在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科学的中医护理干预,运用中医养生法为患者提供情志护理,引导患者正向思考,缓解负性情绪,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中医中药护理,彻底去除静脉刺激因素,同时缓解静脉炎所致不适感。在此基础上行中医中药熏洗护理,采用合适的中药,定时熏洗患处,在清洁皮肤的同时缓解皮肤刺激。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结果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应用于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实施科学的中医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延华.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5):143-145.

[2]曾斌. 围刺法辅助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

[3]刘佳,李娜,姜永弦.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新中医,2020,52(21):139-141.

[4]邱云霞,柴士花.75%酒精联合中药外敷治疗36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