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静脉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选取92例血栓静脉患者,对不同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和血栓静脉剥落手术以及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患病局部的红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后期疾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抗凝治疗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11.7±3.2)d,住院时间为(12.1±3.6)d。手术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6.5±1.8)d,住院时间为(7.1±1.7)d。手术组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此外,抗凝治疗组有3例和7例患者在服药后再一次出现深静脉血栓和隐静脉血栓静脉,手术组则分别有4例和3例。结论当患者出现血栓静脉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期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疾病复发。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深静脉血栓 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栓静脉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外用马黄酊对于血栓静脉的疗效,探讨马黄酊治疗血栓静脉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血管外科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马黄酊外用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黄酊治疗血栓静脉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马黄酊 血栓性浅静脉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静脉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静脉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蜡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化疗后血栓静脉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116例化疗后血栓静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辨证分为湿热型和血瘀型,湿热型外用马黄酊,血瘀型外用丹参酊;对照组外用肝素钠乳膏。结果治疗7d静脉症状等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静脉症状等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5.44±2.83)d,治疗7d疼痛消失54例,消失率93.10%;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6.31±2.48)d,治疗7d疼痛消失50例,消失率86.21%。两组治愈率、硬结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化疗后血栓静脉的硬结消退作用弱于肝素钠,但其远期疗效优于肝素钠乳膏,且应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化疗 中医辨证 马黄酊 丹参酊 肝素钠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观察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对血栓静脉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影响,评价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对血栓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9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及纤溶酶注射液100单位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休息3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90例,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加用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进行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治疗血栓静脉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实验室检测指标,是血栓静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复方静脉合剂 血栓性浅静脉炎 电脑中频离子导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产科血栓静脉临床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产科血栓静脉高危因素孕妇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孕妇不给予应用预防措施;观察组孕妇给予综合预防治疗,将两组孕妇血栓静脉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孕妇血栓静脉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预防措施应用于产科血栓静脉高危因素孕妇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产前或产后血栓静脉发生,对减轻孕妇痛苦及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产科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性措施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栓静脉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疾病,多发生于长期卧床休息、外伤、手术后恢复期以及长期静脉置管等情况的患者,会累及患者的四肢活动功能,需要及早给予治疗。临床上,治疗血栓静脉患者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中药作为一种安全较高的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在了解血栓静脉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分析复方中药在血栓静脉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血栓静脉的控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复方中药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行气活血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 宫颈息肉摘除术 宫颈内口环扎术 盆腔 阴道流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继发血栓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条肢体),在微创切口下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静脉点式切口分段切除并行电凝手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5条患病肢体全部手术成功,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无电凝损伤;无下肢深静脉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肺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继发血栓静脉手术治疗有效,但过程应区别于常规手术,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静脉曲张 微创手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静脉中的应用。方法:安徽简洁点: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研究对象:输液致血栓静脉患者;例数:72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3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液所致的血栓静脉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症,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利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输液 血栓性浅静脉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下肢静脉曲张伴随血栓静脉,运用短周期药物与外科联合手段的治疗成果。方法:对50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有血栓静脉的病患资料进行回溯式审查,入院之后实施2~5 d的活血祛瘀配合早阶段大隐静脉高段结扎剥脱手术。结果:50例病患的手术过程用时40~130 min,中位数为61.23±14.57 min。48名病患由于血栓引发的红肿和疼痛在住院阶段快速缓解,仅有1名病患手术后的血栓位置仍旧疼痛,经过药物干预后疼痛缓解,还有1名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全部病例的住院天数为5~13 d,平均为6.5 d,在出院后的6~15个月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及血栓静脉并未再次出现。手术的成功率达到100%,并发症率为2.00%。结论:短周期的药物干预与早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并伴有血栓静脉的病患来说,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药物 外科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血栓性浅静脉炎
  • 简介:摘要血栓静脉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之疾患,中医属“脉痹”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症多与络脉有关,是因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由于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发病也不像经脉那样快速传变,而是以络脉不通为突出表现。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络脉 论治
  • 简介:摘要总结8例血栓静脉病情平稳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患肢的观察和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弹力袜的护理。结果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炎 出院 家庭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