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徒制下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新型学徒制下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探索

崔志鑫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221000

摘要新型学徒制是打造高质量人才的的关键途径。文章以一体化课程建设为基础,从课程建设需要以及建设内容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一套与新型学徒制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课程,并重点介绍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步骤,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一体化课程;课程内容

前言: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自开展以来,大力推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并不断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过往实践来看,以新型学徒制为基础,探索一体化课程建设,对于改进相关试点工作成效、完善和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一、新型学徒制一体化课程建设要求

试点企业与中职院校展开通力合作,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业界知名专家团队,并结合实际需要,打造院校人才培养指导小组,为落实相关工作提供助力。指导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完成新型学徒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以此明确培养目标,为校企携手合作共赢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从工作过程和激发学徒活力需要入手,对教学活动加以精心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平时所学知识的实用性[1]。在教学方式上,持续地进行创新,构建出一套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一体化课程建设,应当以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及地区产业升级需求为切入点,以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以行业与企业的培训评估准则为主要依据,从而打造优质的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徒培训。除此之外,一体化课程内容要体现出较高的实用价值。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确保课程内容与之密切相关,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并在课程内容中有效纳入职业素质、专业水平、工匠精神等。

二、新型学徒制一体化课程建设内容

(一)企业调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实际需要,打造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应当包括企业实习指导专家和院校辅导员。小组具体任务如下:第一,落实好前期调研工作,要对当前行业现实需求有清晰地认识,并对学徒岗位特点了如指掌。详细来说,要弄清企业所设岗位具体有什么,岗位人员具体要负责什么工作、应当掌握何种专业技能以及需要对该领域内的何种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在掌握相关信息后,对其展开全方位分析和归纳,并以有关制度准则为依据,结合学徒认知层次和个人经历,完成调研报告撰写工作,为专业实训目标及水平的确认提供支持。

(二)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在后期一体化课程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要想将其精确提取出来,就需要借助企业实践专家访谈来实现。具体而言,企业岗位导师充分发挥实践专家职能,与相关的企业工作人员展开对话与沟通,并为其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其充分掌握职业成长规律,同时,以此为基础,将员工个人工作经历分成若干时期[2]。访谈工作结束后,按照产品制造与服务形式,将相似度较高的任务整合在一起,提炼出同时期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任务内容。之后,对此类任务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得到更具典型意义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专家需要确定这些任务能否达到全方位覆盖效果,以此为之后的一体化课程转化奠定基础。借助上述方式,校企能够对典型工作任务和业务水平要求有充分地认识,从而使一体化课程标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

(三)一体化课程转化和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分析

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任务的教学价值进行深入探究,看其是否具备实践价值以及能否被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然后,将其转变为与企业实操技能要求、教学准则、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综合课程。与此同时,从学徒认知层次等实际情况出发,对课程的排列顺序进行总体设计,并以具体的岗位特点为基础,添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如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形成一体化课程架构。应当强调的是,必须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见图1),以确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图1 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步骤图

具体而言,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工作流程来表达课程目标,以此来判定学员所掌握技能是否与专业要求相符,确保课程目标之和与专业技能要求相匹配。第二个环节要以具有典型意义任务的工作情景、实施流程为基础,以岗位专业技能需求为依据,并且应当充分考虑学徒的认知层次和个人能力,以及企业培训设施是否达到相关标准,从而确保设计合理、可靠。设计内容主要涵盖如下方面:学习目标、实训情境概述等[3]。第三个环节应当对相关分析工具和手段加以充分运用,如鱼骨图等,以此对实现课程目标应当满足的条件展开全方位分析,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合理、有效,符合实训需求。而就第四个环节来说,应当充分考虑相关要素,如学员实训场地范围、设施操作规范、岗位分配等。院校辅导员可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落实好实训建议撰写工作,以此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还应对实训所需课本、设备使用说明等资料进行考察,并提出合理建议,从而提高实训效果。在第五个环节中,应当以一体化课程目标为切入点,对考评内容和方法展开详细分析,提高其可靠性。在我国,实施“新型学徒制”考评,通常是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相较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更为全面。其中,过程评价更为注重实训生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工作责任心以及态度。而结果评估以企业实习指导专家与学院师资为主体,侧重于对实训生的工作质量以及综合能力的考核。总的来说,一体化课程标准,应当避免“假、大、空”,要与企业成长理念以及岗位需求相适应,从而使实训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当前,新型学徒试点工作已到了收尾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相适应的一体化课程建设也应当加力提速。为更好地满足当前中职院校教育发展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企校应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勇,孙擎.新型学徒制下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31-32.

[2]郑志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施[J].船舶职业教育,2019,7(03):40-41+49.

[3]季敏霞.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1,(51):128-13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