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杜蕾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小学  邮编:214194

摘要: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比较低,认识的字词数量比较少,他们展开阅读的动机基本是由兴趣来主导的,因此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十分重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教学中愈发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训练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思维,逐渐提升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能力

1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信仰,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长力,培养语文素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发展完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对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构建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为了培养低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教师要注重阅读兴趣的培育,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语文阅读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策

2.1 培养阅读兴趣

想要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中来,培养其阅读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办法。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理解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中收获到快乐。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出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教师有依赖心理,对于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思想会尝试进行模仿,教师应当基于这一点,多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对课程安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专门安排阅读分享课。向学生们推荐一些这个年龄段能够理解的书目,然后让学生们在阅读分享课上对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分享。这样一来,除了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以外,还能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与课外知识,使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书籍的互相推荐,并以分组的形式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分享一本书,由于学生们能在一同进行读书,很容易营造阅读的氛围,而在这种氛围影响之下,学生们也会在阅读过程中找寻到快乐。同时,还可以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让同桌之间一起进行图书的阅读,并在每周组织读书故事交流会,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的交流与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一些原本对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接触到阅读,并逐渐喜欢上阅读,从而使学生们都能在阅读中体会到读书所带来的喜悦,引导其兴趣的形成。

最后,教师还可以加强“家校联系”,除了在校园内营造阅读的氛围以外,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向家长们表明课外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共同营造出阅读的大环境。鼓励家长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尝试共读一本书,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2 传授技巧提高阅读成果

教师要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阅读教学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授适当的阅读技能,包括精读、略读、小组阅读、情感阅读等策略,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培养阅读思维,增加情绪,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创造适合自己的高质量阅读方法。以小学语文课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阅读教学为例。例如,在教授提高文本整体构思的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解释自然段落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点。再比如,通过对文章情感技巧的讲解,带领学生在文章中找到能够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结合作者的行为,深入思考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以了解作者的情感方向。通过多次训练,学生可以实现从对文本的基本理解,让智慧得到启发和飞跃。

2.3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应该清楚,就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喜爱表现,喜欢表现自我,喜欢发挥自身的能力给教师和全校同学看。教师的这种地方若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学生们一定会非常开心。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采用演示的方式,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亲自在家做好头饰、工具等,在课堂实地根据情节进行演示,这必然会达到不错的效果。

其次,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阅读情绪。一旦教师看到低年级学生出现了浓厚的读书欲望时,就可以多引导,让学生比平时更多地读书。例如在《邮票齿孔的故事》的课程上,教师就会结合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得启示,并以此帮助学生懂得仔细观察,热爱读书,敢于发言,在课堂教学时,如果学生没有什么焦虑、恐惧等心态,自然而然地就会全神贯注地投身读书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学生们就会感觉到读书是一种很快乐的行为,往深入读,这也就反映出了教师的人文关爱心理。

在做好了上述工作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读书效率了。《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字相互交谈的工作过程。”这就需要让小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书籍的精华,体味被读课文的中心思路,进而和作家形成心理上的共振。比如在《雷雨》一课中,教师就多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让小学生多听多看多思,在看书中感受,在看书中感悟,这就不但加深了小学生对课文结构的认识,更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看书兴致,就会逐渐培养的看书兴趣爱好,从而发展了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2.4 运用问题情境增强认知能力

低年级学生有着无限的想法,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无数的“为什么”?只要老师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主动的完成阅读任务,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智慧的启发。充分触及文本的内涵,设计个性化的阅读问题。以《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本文采用民歌形式。它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七个传统节日和每个节日的习俗。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能够激发学生们无限的想象力。完成阅读任务后,老师可以提出诸如“你喜欢什么节日?”和“喜欢这些节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相关材料,共同学习,从中学到更多。接着老师介绍了几句诗句,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不仅培养了理解学生阅读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5 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

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文本的内容,使用小组阅读、连续阅读、独立阅读、角色扮演等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分享阅读成果不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钉钉群等展示平台,进行专门的分享阅读课或以语音或小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本字符、思想和感受,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并提高阅读技巧。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假老虎》和《狐狸分奶酪》中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首先,利用互联网找到合适的材料,利用视频、音乐和其他新媒体教学方法,创造适合教材内容的氛围和情境,然后让学生正确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自觉融入文本的角色,主动转换角色,利用角色的视角进行思考和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结束语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强化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其沟通与交流能力。但是想要使小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否则就会走入一些教学误区,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玉萍.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应用绘本[J].天津教育,2022(32):183-185.

[2]陈亚亚.激发阅读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探究[J].读写算,2022(31):117-119.

[3]陈鸿.中国传统文化绘本融入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