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的嘉陵江航运优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8
/ 2

基于多维度的嘉陵江航运优势研究

张振豪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重庆 401120

摘要:在传统观念中,水路运输整体具有成本较低、运输能力较强的特征,一直以来在综合运输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日趋完善,内河水路运输特别是嘉陵江等长江支流航运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运输量持续下降。本文旨在立足不同维度,剖析嘉陵江航运对比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为构建高效集约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支撑。

关键词:嘉陵江;运输;优势

1.背景情况

1.1整体情况

嘉陵江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其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四省市,在重庆中心城区朝天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345公里。2019年,嘉陵江四川广元-重庆中心城区段全面实现通航,航道里程约670公里,主要沿线城市有四川省广元市、南川市、广安市及重庆市合川区、中心城区。

1.1航道情况

朝天门-合川草街航电枢纽68公里为四级航道,合川草街航电枢纽-合川利泽航电枢纽70公里为三级航道,合川利泽航电枢纽-川渝界34公里为五级航道,川渝界-广元昭化(途径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南充市)约500公里为四级航道。按照《内河通航标准》,三级、四级、五级航道全年可分别满载通航1000吨级、500吨级和300吨级船舶。

1.2航电枢纽情况

嘉陵江川渝境内共规划有18处梯级航电枢纽,其中有15处位于四川境内,航电枢纽平均间距仅36公里左右,除广元附近的水东坝航电枢纽未建以外,其余14处均已建成投用。有3处位于重庆境内,分别为已建的草街航电枢纽,通航标准为2×1000吨级,并预留二线船闸;在建的利泽航电枢纽,通航标准为2×500吨级;以及未建的井口航电枢纽。

1.3沿线港口情况

嘉陵江沿线主要有重庆港的合川港区,四川广安港的武胜港区、南充港及广元港,年吞吐量基本在500万吨以下,整体上不足重庆涪陵港区、重庆万州港区等长江沿线主要港区年吞吐量的1/6。同时,嘉陵江沿线城市水运量占总输总运量比重基本均在17%以下,基本不足重庆涪陵、万州等长江沿线主要港区水运量占总输总运量比重的1/3。嘉陵江航运在运输综合运输中处于补充地位。

1.4运输情况

嘉陵江沿线城市水运总量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3931万吨增长至2017年4438万吨达到高峰,然后下降至2018年4165万吨、2019年4136万吨、2020年2950万吨左右、2021年2900吨左右。

嘉陵江沿线主要城市水运货物类型单一,以矿建材料为主,整体占比超95%,其中合川水运货物类型全部为矿建材料。嘉陵江沿线主要城市水运平均运距整体为60km左右,主要服务本地运输需求,跨区域长距离的运输需求很小。其中合川区水运平均运距160km左右,以服务本地需求为主,同时有少量服务重庆中心城区、潼南、铜梁及四川南充方向的运输需求。

2.嘉陵江航运优势分析

本文从经济优势、运输能力优势、稳定性优势、碳排放优势等四个维度对嘉陵江航运与长江航运、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进行对比分析。

2.1经济性优势

按广元至重庆朝天门航段来计算,嘉陵江支流水运单价为下水0.08元/吨公里、上水0.14元/吨公里,平均运价0.11元/吨公里。铁路平均运价为0.23元/吨公里,公路平均运价为0.49元/吨公里,而长江航运从重庆与上海通过长江水运联系中,下水平均运价为0.016元/吨公里,上水平均运价为0.035元/吨公里。整体来看,嘉陵江水运的平均运价为铁路的0.47倍、公路的0.22倍、为长江运输价格的4.3倍。相对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嘉陵江支流水运经济性具有一定优势,但相较长江航运来说,其经济性并优势不明显。

2.2运输实效性优势

嘉陵江已建船闸15个左右,整体较多,平均间距不足50公里,来往船舶过闸频繁。同时,川境船闸过闸报备手续繁琐,节假日不营业,致使航运平均时速不足3公里,仅为公路运输的0.03倍、铁路运输的0.019倍、长江运输的0.29倍,整体来说,嘉陵江支流水运时效性优势很差。如下表所示。

运输方式

平均运输单价
(元/吨公里)

运输时长

平均时速(km/h)

备注

嘉陵江支流水运

下水0.08

上水0.14

上水9天
下水6天

2.3

从广元-重庆中心城区

长江水运

下水0.016

上水0.035

下水11天

上水15天

7.9

重庆果园港-上海洋山港

铁路

0.23

2.5-3.4h

120-160

从广元-重庆中心城区

公路

0.49

4-6.7h

60-100

从广元-重庆中心城区

表1不同运输方式运输成本、速度情况对比表

2.3跨区域运输能力优势

目前,嘉陵江重庆合川利泽航电枢纽及以上船闸通过能力基本上均为500吨级,四川上游通往重庆及长江必经合川草街船闸,但其单次只可通行1000吨级及以下船舶,年设计通过能力不大于1050万吨,相当于一条Ⅰ级货运铁路运输能力(2000万吨)的0.5倍,相当于长江航道(1亿吨)的0.1倍。整体上,嘉陵江支流水运跨区域运输能力优势很小。

2.4运输稳定性

嘉陵江川境船闸仅在法定工作时间开放运营,导致运输不确定性较高,同时过闸报备程序多、效率低,按船闸现有的运行效率测算,川境段每年单向仅能通过约150万吨货物。只有丰水期(5-10月)方可满载通行1000吨级船舶,平时仅可通航500吨船舶。小吨位船舶进入三峡库区航行须面临重庆段海事部门严查严管。而铁路、公路基本不受季节性影响,长江航运受季节性影响也较小。整体上,嘉陵江支流水运跨区域运输稳定性优势也较差。

2.5运输碳排放

内河航运2500吨级及以下运输船舶单位运输碳排放约为0.01839kg CO2eq/t公里,铁路运输内燃机单位运输碳排放约为0.009634kg CO2eq/t公里、电力机车运输单位运输碳排放为0.01094kg CO2eq/t公里,公路运输平均单位运输碳排放为0.0577-0.2882kg CO2eq/t公里。支流航运2500吨级及以下运输船舶单位运输碳排放明显低于各类公路运输工具,但略高于铁路运输。整体上,嘉陵江水运碳排放具有一定优势。

结语:本文经过从经济优势、跨区域运输能力优势、运输实效性优势、稳定性优势、碳排放优势等四个维度对嘉陵江航运与长江航运、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进行对比分析。整体上,嘉陵江航运优势比公路运输大,但比长江航运和铁路运输小。

通过大型水利枢纽来改善航道等级将会对生态环境、滨水空间、用水安全、历史地段、自然景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影响,也不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同时,在目前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较为成熟的背景下,建议发挥铁路运输及与长江航运多式联运的优势,引导嘉陵江水运向与周边长江核心港区的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及铁路运输有序转移。

参考文献:

[1] 于敏,牛文彬. 加速开发重庆嘉陵江航运的意义及措施[J]. 水运管理.2016,38(01).

[2] 余曲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嘉陵江通航常态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水运管理,2021,43(02).

[3] 冯玥,李海波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J].水运管理.2020,42,(04)

[4] 于敏,谈超风.内河航电枢纽上网电价测算研究[J].交通财会,2012(6):28-31.

[5] 翟慧娟,李颢,张林江.航电枢纽建设与内河航运发展[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7):68-72.

[6] 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6/0302/5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