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泛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初中英语泛读教学

吕梦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浙江省诸暨市311800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可以概括性地划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精读和泛读。初中英语泛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使得学生的阅读技巧更加丰富,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对以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对学生泛读教学训练的重视程度较差,在传统教育理念的约束下初中英语泛读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化,对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对初中英语泛读教学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注重学生默读技巧的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泛读教学注重的是初中生阅读的数量以及阅读内容的广泛性。但是精读对学生阅读量却没有较多的要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研究。因为阅读量较大,所以初中生如果采取逐句逐词的阅读方式是不合理的,初中生必须掌握默读的技巧,在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不发声,不用手指着词汇慢读。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使得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精准度可以在最为良好的状态中,在广泛阅读中强化自身的英语词汇积累。例如:教师在讲述某篇英语文章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限制。通过时间的限制,学生在阅读之前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为了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只能采取眼睛看的方式,而不是出声的阅读。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告知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不能用手指着英语课文的单词慢读。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尽快地找到阅读问题的答案,经常会选择默读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学生眼睛扫描文章的速度较快,而且注意力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高度集中,对于强化学生的泛读技巧有着积极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泛读训练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默读技巧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加扎实。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纠正学生泛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初中生可以高效地进行初中英语泛读。

2、培养学生的识词断义能力

因为初中生的英语词汇积累还不是非常丰富,所以他们在进行泛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词汇,或者一些学生熟悉的单词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表达的意识不同。学生只有准确地理解英语单词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或者是懂得整篇文章表达的思想。在进行泛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推断英语单词意思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借助上下文的单词从而了解陌生单词的意思,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词语意思的推断过程,消除学生英语泛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泛读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识词断义能力,教师可以加强自身对学生英语词汇积累的了解程度,从而针对性地开展训练。英语课文中的某一单词学生看到后会感觉自己非常的熟悉,同时也可以联想到单词语境的意思,适当推理后便可以得知这个单词不同形态下的意思。以luck这个单词为例,该单词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对luckily这个单词就会感觉有些陌生。学生在看到luckily这个单词时可以联想到goodluck这个短句,也就是“祝你好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学生便可以推断出luckily是“幸运地”。对词语的意思进行推理猜测是初中生英语泛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扩展英语词汇积累、加强学生词汇应用能力的重要措施。

3.泛读课堂教学的指导策略

3.1课前自主阅读。

首先我们针对初中生的英语水平,选择了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牛津出版社的书虫系列。我们选择了书虫系列。正如其介绍中说的—即使你目前只有几百词汇,却可以不太费劲地阅读世界名著了。书虫还会用它细细的鸣叫声不停地提醒你,要坚持不懈地读下去,要广泛而丰富地读下去,待你丛书系列中的最后一本,也许会突然发现,你已化蛹变蝶,振翅欲翔了。除此之外,泛读还离不开坚持不懈,每天读二十分钟到半小时远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自主阅读能使其产生一种期待老师讲解的心理定势,有利于在课堂上取得最佳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篇章能力的培养,争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3.2课堂阅读训练方法。

教师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的程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同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按理解题的难度划分下面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理解。它只要求懂得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能在头脑里再现选文内容。第二层: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我觉得在进行初中英语泛读训练时,尤其是在初一开始阶段,这类理解程度的题目不宜过多,要把握一个“度”字。第三层:评价性理解。即需要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阅读就是为了吸引信息并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同时也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最终目标。所以,到毕业前夕,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有意加大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理解的分量。总之,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

3.3课堂阅读教学方式。

教师在完成一篇阅读文章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并使泛读课堂教学取得真正实效,课堂必须采用一些有趣的活动,单调枯燥的阅读变得生动化,如:

3.3.1听答语,找问题。

用来检验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教师给出若干问题,然后以不同次序读出答案,让学生辨别分别是哪一个问题的答案。

3.3.2角色表演

对于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编成小剧表演出来。这一活动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编写角本、准备小剧、表演小剧的过程中可发展多种语言能力。

3.3.3回答课文问题。

根据阅读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应尽量让学生使用完整语句(completesentences)回答;同时可以让几个学生重复回答同一问题。目的在于给学生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借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3.4复述课文。

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复述。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力求降低难度,以利活动的开展。可以先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复述;也可以提供线索、给出提示、做出范例,供学生参考。

4.阅读技巧的指导和培养

4.1应逐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比如:快速阅读或限时阅读。初中的阅读材料以叙事性文章为主,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跳读,辅以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章中的时间、空间、事件发生的顺序与关系:再配以一些思考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其抓住主题。

4.2感知文字获取信息,抓住关键词句归纳大意。

4.2.1大胆预测或猜想文章内容。

4.2.2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段落的关键词和主题句,如英文材料的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末句。

4.2.3摘要分析大意,把握重要信息。在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逐渐做到忽略不重要的细节或重复之处,将阅读内容浓缩为相对连贯的、正确的、概要的大意。

4.3揣测文中生词、分析复杂句子。

4.3.1生词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应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猜词技巧。可以根据语境、下定义、标记词以及同义词、反义词等进行猜词,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突出构词法的灌输。

4.3.2重视阅读材料中典型例句的示范分析。借助语法分析文章中句与句之间、句子中事与事或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乐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2】刘玉兰;文晶珍;;谈外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