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后服务的挑战与推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后服务的挑战与推进

张金鑫

黑龙江省鸡西市树梁中学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摘要:“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后服务存在在校时间过长,师生负担过重;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权利难以保障;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定位模糊,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采用进一步落实教师弹性工作制,提高教师积极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法律保障;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发展;引进专业教练员、扩大相关场地、丰富课程内容等手段,可以促进中学体育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后服务

引言

随着课后服务的开展,学校开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后社团,通过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学校开设的排球运动教学深受学生的喜欢。那么如何展现排球运动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中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积极锻炼,提高其身体素质,以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核心要求。

1“双减政策”导向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意义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多元化的体育知识,做“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是每个体育老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加中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教育需要解决好“提质”和“增效”两个难题,而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保证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师。要保证课后体育服务质量还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因为他们是具体业务的主要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关系课后体育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对课后体育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展示自身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外训练中展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竞技体育精神,让学生在运动中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课内外一体,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将体育家庭作业变成他们运动的新形式。为保证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使各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体育课后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培养,让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高水平的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都能得到个人发展。在课后体育服务中,体育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的体质状况,注重人文关怀,在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在促进和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建立学生课外体育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2“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后服务的推进策略

2.1积极落实教育政策,加强体育课后服务管理

学校要按照“双减”的方针,加强对课外运动的意识,加强延时服务的意识;强化实际管理,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工作,并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做保证;明确体育延时服务工作的价值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延时服务中去,通过评价和评价学生延时服务的效果,使学生在延时服务中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要使中学的体育课和体育课更好地开展起来,必须要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院校对体育课后的教育观念有所了解,从观念上对其进行全面的关注,并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加大对体育课后的教育经费的投资。

2.2丰富课程内容

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教材与教法的束缚。《通知》明确指出,体育类课后服务是最基本、必备的形式之一。在项目的设置上应当开展三大球、体操、田径等最基本的体育项目,鼓励各校开展龙舟、舞龙、舞狮、五禽戏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橄榄球、飞盘、手球等新兴项目。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2.3夯实师资队伍的引入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要解决课后体育服务师资供给不足问题,学校应积极统筹资源,扫清供给障碍。首先,在管理上,对于兼职和全职的课后服务教师要厘清群体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规范和专业发展路径,可以探索“体育教师+实习生”的模式,积极调动本地高校资源,组织高校实习生参与到课后体育服务中来,各个学校再根据本校课后体育服务运动项目需求发布招聘以供高校学生进行选择,这种“体育教师+实习生”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补充课后体育服务的师资;另一方面也能加强高校毕业生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其次,我国应该制定严格的课后服务教师审查制度,对课后服务教师的资格证书、技能水平、从业经历和身心健康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规范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入职门槛。同时各中中学可以联合建立一个全职或兼职的课后体育服务师资库,将审查合格的体育教师纳入师资库中,便于学校在师资库中选择所需要的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师在本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真正实现地区课后体育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最后,学校应把课后服务教师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中,开展优秀教师分享会,为职前和职后体育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丰富体育教师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后体育服务工作者的能力。

2.4校内课程与校外培训有效对接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全面推行的“精准”体育课后服务,是根据国家政策、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开展的针对性课后服务。精准化课后服务可以优化育人系统,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着力点;重构教育生态,成为整顿校外培训乱象的切入口;回归教育本义,成为缓解家长过度焦虑的突破口;实现减负提效,成为巩固学校教育的落脚点。校内课程是整顿校外培训的切入点,课后服务课程化是指从课后服务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的角度对课后服务进行优化,以学校为主体,辅以社会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为学生提供基础性、个性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是以自愿为宗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及辅导。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后服务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式的作业,这种个性化教学方式以人性化、弹性作业,在学生实际学习所学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5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打造健康安全活动

体育运动过程中难免会运用到一些体育器械,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学体育课后服务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体育安全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安全防范意识越高,那么出现受伤情况的概率也就越低,并且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动作也会越规范,一旦发现附近的运动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是小问题学生会自己解决,如果是很危险的大问题也会及时告诉教师。

结语

“双减”政策与中学体育改革推动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学校体育的关键环节,是落实教育公平,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重要体现。在推动高校和中学协同育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以中考体育为导向,结合学校已有条件与实践基础,针对多元化体育服务项目,实践“一基一辅两主导”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新模式,并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相关改进策略,不断完善并优化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体系,真正发挥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洪黎民.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4):50-54.

[2]冯振伟.韩磊磊.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路径探寻[J].体育科学,2019,39(1):35-46.

[3]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4]杨玲丽.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8(16):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