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视域下的中职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浅谈新媒体视域下的中职课堂教学

李文静

(湖南省衡阳铁路运输职业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飞速发展的人类社会,新媒体信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时代是教学与科技相互融合的新时代,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格局、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将被重构。新媒体正在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渗透至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推动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信息化改革需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实现新技术下的全面融合。从信息技术的普及到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融合运用,变革观念是先导,组织创新是载体,教育实施是途径,制度变革是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新媒体教学;应对措施 ;技术融合

一、信息化教育的提出与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教育是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者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条件。在推动信息技术普及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新媒体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道德,是促进当下学生信息化进程的必要手段。

(一)信息技术是这一代学生必备的能力

数字化时代的中职生是“字节土著”,手机、电脑、网络是其数字化生存方式,他们的兴趣习惯、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等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更多方面和有深度地让学生增广见识,提高了学生的额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健康。

(二)新媒体背景下教师面临的要求和新特征

作为“数字移民”的中职教师,以前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中职教师更应该积极调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妙招。新媒体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将新媒体教育融入中职公共课教育,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教学更趋于信息化和交互性,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新媒体带来的教学变革

“新媒体”从狭义上来说可以定义为“数字媒体”,其主要特点在于数字化、交互性、超链接、分布式结构、虚拟现实与网络化的生存模式。新媒体运用于中职教学是当今图像时代的必然趋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职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它以其迅速、便捷、丰富、生动、大容量的特点,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丰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一)改变了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成为未来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设备已经不再被认定为“高科技”。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接收的信息和从网上学到的知识甚至会出现超过他们老师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公共课堂教学,利用音像影像的生动效果、网络信息的信息量广和“大数据”技术的高效综合等优势来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有创造性地“教”。在教学方法上, 多以综合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教师培养学生的现代技术意识的同时优化信息化素养。

(三)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智慧教室是未来教室和数字化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教室。智慧教室可以通过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评价反馈即使化,资源推送智能化,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使传统课堂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例如教师利用利用问卷星,扫二维码的形式调查学情,教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利用希沃白板软件的板书、线性思维导图、批注、漫游等交互性功能,加强师生互动。在知识回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可以用批注、漫游等功能,促使学生关注教师行为。

三、新媒体教育支撑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一)新媒体教育为中职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支撑。

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学生可以用网络媒体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问题。通过新型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让课堂教育与社会现实环境联系,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二)新媒体教育有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材形式的变革。

在新媒体环境中,师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建构知识体系,教学活动采取"学生学,教师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选择力,以及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媒体教育有助于改善教学管理和信息资源环境。

新媒体教育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各种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环境应运而生,如学校的校园网、智慧教室、慕课网、电子阅览室以及用于教学管理和教育设施管理的各种信息系统,从而加快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

四、新媒体教育变革的融合之路

(一)观念变革——走向融合的先导

新媒体教育教学应用要“以人为本”。教师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教学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向“家、校、社”全方位转变。各学科知识互相融合,学生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知识;学习评价由“高分数”转向“高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组织实施创新——走向融合的载体

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法”,远程教学、虚拟教育、慕课、翻转课堂、云图书馆、云书包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也深入推进了课堂中交互式学习的发展,极大地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导入环节,可以运用慕课希沃白板等技术工具支持;新授环节,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班级优化大师等技术工具支持;作业环节,可以运用职教云抖音等技术工具支持;展示环节,可以运用美篇、二维码等技术工具支持;评价环节,可以运用智慧课堂评价系统、问卷星等技术工具支持。

(三)制度革新——走向融合的保障

制度的革新实际上就是对现代化新媒体技术资源运用的一种组合和调控。建立新媒体下新环境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在学科核心素养本位教学中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环境下开展教学。

新媒体教育赋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时代特色作用于课程改革各个方面、环节。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从技术走向综合素养的教育正面临五大变革,分别是从数字化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从传统教室向智慧学习环境转型,从经验性教学向基于证据的教学转变,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从翻转课堂向教学结构性变革转变。面对机遇和困难,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制定新举措,积极主动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88期,2011.1.

[2]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3] 黄柳英.信息技术育与教学融合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年10期.

[4]王铁军.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4

作者简介:李文静(1987-),女(汉族),湖南衡阳,衡阳铁路运输职业学校,本科学历,

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中职一般项目研究立项课题《“1+3+N”课程思政体系,打造课程育人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立项号:ZJ ZB20211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