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 2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刘晓庆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102208

糖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患,根据病情能够分为无症状期及症状期两个阶段,并且这种病常见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起因较急、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多是在日积月累中行成,患病初期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的身体变化,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感,因此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此时预防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正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教你学会养生的科普小知识,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将糖尿病抵挡在门外。

一、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中医一般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这种病常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高血糖症状,影响了人体的代谢功能,最终引发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起因很复杂,其中一种因素就是家族遗传,当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子女患病几率就会增加,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人患有糖尿病,会有隔代遗传的风险。除此之外,以下四类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较高:饮食不规律的素食主义者,容易出现便秘问题,会引发糖尿病;性格郁郁寡欢或者气燥易怒的人群,由于情绪原因,也会引发糖尿病;肾阳不足体型偏瘦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较高;性格开朗、思想活跃的少阴人,不注意饮食规律,同样会患糖尿病。

肥胖型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较高,原因是患者长时间摄入高糖、高脂肪类食物,加之体力劳动较少,便会引发高血糖,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此外,糖尿病还与精神有关系,精神过于紧张、激动,会引发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并且妊娠期妇女,身体、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也会诱发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起因复杂,对人们身体的影响较大,应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二、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患病初期,患者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此时患者的糖耐量仍然处于正常范围,不容易察觉患病问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空腹测血糖会出现异常情况,此时患者的血糖处于正常值至糖尿病诊断值中间,如若不加以控制,慢慢的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当患者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此时患者的体重也会随之减少,而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多伴有身体肥胖、血脂异常等状况,如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因此,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相比于后期治疗更重要。

三、中医如何预防糖尿病?

中医利用中药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当患者身体出现糖代谢功能紊乱现象,此时就可以借助中药对其进行治疗,常见的中药有大柴胡汤,生脉饮,六味地黄汤等。与此同时,中医预防讲究养生,不仅要依靠药物,还要从多方面改善患者的高糖情况,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一)坚持运动

糖尿病初期,坚持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素质,改善人体机能的亚健康状态,最终达到有效预防的目标。如: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代谢功能减退,通过运动的方式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运动的种类有多种多样,可以在饭后散散步,也可以早起打打太极,还可以做做保健操,或者跳跳广场舞等等,当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降糖的目标。

(二)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要想达到有效的预防目标,应从控制饮食入手,当患者能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避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症状发生,从而有效避免糖尿病的发生。那么如何合理控制饮食呢?顾名思义就要从饮食习惯入手。首先,对于有糖尿病指标的人群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控制糖分的摄入,不能每日食用糖分过高的食物,太甜的食物会引起血糖波动,造成代谢紊乱。其次,有潜在风险的糖尿病人群不宜多食用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过高的食物,此类食物也容易导致人体血糖迅速升高,甚至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此外,饮食要遵循适量的原则,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食物,吃的太饱也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并且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食物,如:体质偏寒就不要食用或者少量螃蟹等凉性食物,而体质偏热就要避免过多食用牛羊肉等热性食物,原因是与体质相悖的食物容易引发身体病变,不利于生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想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可以多食用五谷杂粮,多吃膳食纤维,既能够解决空腹问题,又能够保持营养均衡,还可以控制血糖量。并且不能喝咖啡,由于咖啡内含有咖啡因,可以提高代谢功能,促进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加速细胞的糖分吸收能力,最终引发高糖病症。此外,为了保持营养均衡,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确保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

(三)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原因是体重过高,会影响身体机能,导致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能力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就会随之过少,此时身体内的多余能量无法正常排出,就会以其它的方式停留在身体内,最终造成身体负担,出现病理问题。因此,要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必须要控制体重,确保体重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有数据显示:体重过高的人群如果能将体重减少5%,就可以降低70%的糖尿病发病几率,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的目标。

(四)劳逸结合

古人有闻鸡起舞的说法,但并不是要告诉人们过度劳累,而是要做到劳逸结合,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规律,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因此,依据健康的生活规律,人们应尽可能在十一点之前入睡,并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才能够有精神工作、学习、生活,真正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糖尿病的侵袭。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应保持豁达的心情,在工作中学会放松身体和情绪,并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可以减少血糖升高的几率,也能够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五)定期血糖监测

糖尿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血糖升高,正常人的空腹血糖范围应保持在3.9-6.1mmol/L之间,而出现异常的人群,在空腹情况下血糖指标会≥7.0,进餐两小时后能够达到11.1,甚至更高。并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6.5%,此时基本就可以确定为糖尿病。因此,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就要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心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就医,以提高治疗效率,避免病情严重。此外,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还要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使其作为就医的凭证,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六)减轻压力

人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导致情绪混乱,甚至出现身心疲惫现象,此时随着压力的增加会刺激人的食欲,想要吃些甜食缓解心情,无疑增加了糖分的摄入量,有些人还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这就会导致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同样能够增加糖尿病风险。同时,人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多,导致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下,这就会促进糖异生及糖原分解速度的加快,最终导致人体肝糖输出量增加,血糖代谢就会紊乱,从而加重糖尿病风险。因此,要想预防糖尿病,就要学会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

结语

糖尿病的发生受到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要想达到有效的预防目标,就要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进行,从而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使其克服负面情绪,不让糖尿病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