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孙婉贞

福建省漳州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既有不同的阶段性,又有相互的连续性。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相互科学衔接,是帮助幼儿顺利成长的重要工作。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要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从此之后,幼小衔接不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幼儿园、小学、家庭和全社会都要共同努力的事情。

一、入学初期儿童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幼小衔接文件的颁布实施,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加强了双向沟通和互动,携手为科学幼小衔接出谋划策。通过广泛调查和双校教师深入细致的联动教研,我们了解到一年级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入学不适应的情况,其中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新同伴,存在着一定的入学焦虑。一些孩子比较腼腆内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表现出不喜欢上学的情况。

2.规则意识不强,难以自觉遵守小学各项行为规范。比如:上课中随意插话、回答问题不举手、经常想去上厕所等,不能较好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3..注意力不够持久,课堂教学难以维持。比如:有些孩子听课一会儿就东张西望或是发呆,教师需要多次提醒其认真听课,课堂教学效果减弱。

幼儿从熟悉的幼儿园走入陌生的小学,除了学习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外,更多的是孩子面临社会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变化、活动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考验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从一定的独立走向更高水平独立的过程。

二、提升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顺利融入小学学习与生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我们认为学校和家庭应共同携手,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全面做好入学准备。特别是在大班下学期开展的入学准备工作应更有针对性,让幼儿在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缓解入学焦虑。

(一)幼小携手互动,建立入学期待

1.从幼儿的需要入手设计参观小学活动

有价值的课程都一定基于孩子的需要。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在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初期,老师会和孩子们聊上小学的事情,倾听孩子们对上小学的想法。原来,孩子心中有各种各样的疑惑:上小学还可以玩玩具吗?上小学有点心吃吗?老师会不会很凶呀?这些疑惑和担忧源于孩子们对小学的不了解,只有化解了担忧才能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让孩子们用图画符号等表征形式记录下他们想问的问题,制作专属记录表,通过“走进小学”采访老师、同学的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寻求自己问题的答案。

2.在参观和互动中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通过实地参观和多次“大手牵小手”双校互动活动,幼儿逐步建立起对小学真实环境和小学学习生活较为全面的认知。“原来小学这么大!小学有这么多有趣的活动!”他们被小学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深深吸引,脑子里原有的各种担忧自然消除,油然而生的是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是对自己长大的积极期待。

(二)增加互动机会,提升交往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期间,我们十分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到了大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创设合作的环境和机会,让大班幼儿在更多的与人互动中发展交往能力。

1.在游戏中丰富交往经验

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的再现和模仿,在其中,幼儿仿佛是个“小大人”,用想象建立起他与同伴的各种关系,用游戏行为践行不同角色交往的经验,从而发展交往能力。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有的当老板、有的当顾客、有的当快递员,他们在购买物品、送货收货等游戏情节中运用交往语言沟通各自所需,遇到问题时请求对方帮助、相互商量对策,在共同解决问题后体验成功与快乐。虽然有时会遇到小矛盾,但这也正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契机,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孩子们能运用更多的已有经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提升相互沟通、合作的能力,丰富交往经验,也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

2.开展“大带小”活动,提升交往能力

幼儿园开展“大带小”活动,让大班幼儿适时适当地帮助小班幼儿,既能让大孩子学习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感受到自己长大的自豪,又能让他们在认识新伙伴、结交新朋友过程中提升交往能力。

(三)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集中教学为主的小学生活,孩子需要遵守更多集体活动规则。为了培养幼儿自觉守规的良好习惯,我们应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到了大班,教师应鼓励孩子共同制订各项活动规则,比如合作游戏的规则、区域游戏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班级公约的建立等,让孩子用绘画或符号表征记录下来,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以此提醒每个孩子自觉遵守。源于幼儿自己制订的规则,他们更愿意遵守。对于未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不应过度指责,可以让其体验自然结果,并和其讨论,让幼儿明白规则的意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温柔地坚守规则,才能帮助幼儿逐步提升规则意识。

(四)培养任务意识,建立责任感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出:幼儿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大班下学期,教师应逐步交给幼儿相应的任务,建立起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比如:为游戏做计划,根据计划准备相应材料;记住回家之后的小任务,如查资料、准备材料等,以便第二天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共同游戏或学习。还应鼓励幼儿自己收拾书包,培养做事的条理性。除此,还可以轮流担任班级值日生,承担集体生活的小任务,体验完成集体任务的光荣感,培养集体意识等等。

总而言之,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体验不断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沈明雪.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入学准备[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