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现场职业卫生防护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核电现场职业卫生防护及管理

祝军辉,潘立成,高洁,桂红午

浙江君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从埋设于地下沟渠的焊接构件采用后充气式氧气保护焊接造成的窒息伤亡事故,核压力容器制造厂近年来从焊接人员体检中发现的各类职业病入手,探讨了焊接职业危害的产生原因,并就焊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工人劳动强度,改进焊接工艺,监测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保护,严格规范焊接工艺,从而形成了通过增强职工职业卫生安全意识、分类风险、制定管理方法来提高职工健康卫生水平的防治途径。合理使用安全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止焊工的职业健康问题。

关键词:核电施工现场;典型焊接事故;职业健康;防治

核电施工中应用的焊技术主要包括药皮电弧焊,手工氩弧焊接GTAW、GMAW,埋弧焊、CO2废气环保焊缝,螺杆焊,管道热丝TIG焊缝,MAG焊缝等技术,焊缝品质安全保证。焊缝职工安全健康水平的好坏、如何做到绿色工艺,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降低焊缝职工健康病患,是提高焊工和作业人员健康的基础。

1 焊接职业卫生事件案例

案例:2003年,某核压力容器生产厂内共有焊工16人,对容器筒体焊缝、钢板构造件焊缝及相应的焊缝进行了测试。体格检查结果显示,这三个人都患有锰尿、锰、血锰、肌张力降低、光性眼炎、青光眼、老化性疾病,还有两个患者也有舌颤、眼颤、眼颤等症状,还有一名钳工的双手颤抖,如果筷子不能合拢,就会失去对饺子的控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焊接作业中的职业危害和防治工作不重视,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危害,被确诊为焊缝职业道德病体检。此外,针对局部结构件以及临时性非工程结构如钢筋直径大的焊缝,也常常出现有些焊工干脆没有焊工面罩就进行了焊缝,而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相关人群患上过电光性眼炎的可能性。

2 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2.1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2有毒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2.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3 治理措施

3.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分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3.2改进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的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工电弧焊场所,特别是在夏天使用风扇直接吹散烟尘通风,会造成烟尘弥漫整个车间,危害更大。

3.3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有效地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从事焊接作业的劳动者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防护服、绝缘鞋等,绝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子,若在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内工作时,还需使用送风面罩。

3.4强化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对从事焊接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好意识,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作。

3.5应急救援措施

如果不镇发生焊接火灾,不能用水、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炽热的金属浸水可产生氢气,会产生危害,尤其是在密闭空间中发生的火灾。用干砂、碎石粉、干燥的氯化钠等为原料的灭火器,用窒息法灭火会优于用水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火灾区撤离容器。

金属燃烧时所释放的氧化物对健康可产生严重的危害。燃烧可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有毒气体。吸入或直接接触该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呼叫120或者采取其它有效救援措施。如果患者呼吸停止,应及时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脱去并隔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3.6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现场急救管理工作。现场工作的任何人,只要发现事故,都应立即向主控室报告;受过培训的急救人员如果是事故的目击者,除应电话报告主控室之外,还应立即实施现场急救。其它应急队员在收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应当迅速赶往出事地点进行紧急救援。接到重大交通事件的报告后,指挥中心立即派出工作人员赶往出事地点,并安排救援工作。并派一名急救人员至指定地点接应卫生所医务人员。全体员工应参加医学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最后,保健物理处还应在工作现场配备合格、适用、足够的急救物资,职业健康医生和护士按职业医学定期巡检要求周期性进行巡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与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估密切关联,职业的从业医师一般没有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经历,工程人员也不具有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也是当前职业卫生管理不断提升的瓶颈;企业核电厂主要责任人和职业卫生管理者都应当进行职业卫生技术培训,以掌握与本单位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基本知识和监督管理能力;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应当进行职业卫生技术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岗时间内应当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技术培训。在一般正常情形下,对任何关系到职业卫生安全问题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能低于四天,而且每隔二年还必须再培训一下,但每个人具体的培训时间也不能低于二天。并且,发生核电厂职业病危害紧急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和安全控制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积极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且根据调查得出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部门整改措施。同时,将定期组织有关部门管理干部、技术工人以及其他有关技术人员检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并建立全员投入、全面推进问题清理整改任务的制度。对排查出的大型事故问题,必须根据交通事故问题的严重级别予以记录,并形成大型事故问题情况存档,以落实整改政策、职责、资金投入、时间和预算,以实现问题检查实处、整治到位。认真梳理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风险,按照风险分级,确保能够进行监控和督办。对于发现、消除和报告交通事故危害的有功人士,应该给予其他物质奖赏和表彰。特别容易忽视、应当得到加强的是对承包商的管理。

4 结论

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粘贴员工健康环境的风险公示标志,并安装监控装置,提醒员工进行自我保护和健康防范,增强安全健康风险意识。在进行焊接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排除危险,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验,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防止其发生。

参考文献

[1]彭瑞双,郑昀,徐国良,宋志伟,张晓军,岳琳琳.核电站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分布及防治现状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2,48(04):314-316.

[2]谢文瑾,戴生迁.核电厂承包商职业卫生标准管理的一些思考[J].中国标准化,2021(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