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贫困生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思政教育与贫困生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研究

易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10127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和家长时刻关注的焦点。而由于心理自卑、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就业意识不强等问题,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在分析目前高校贫困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入手,探讨有关贫困生就业指导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对缓解高校贫困生就业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等院校;贫困生;思政教育

1高校思政与贫困生就业指导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融合不够紧密

从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现状得知,两种教育的融合程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偏向于单独讲解某个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比,教师更关注就业指导教育,把教学时间更多地集中在就业指导教育上,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思政教育也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过于注重就业指导教育,没有重视思政教育,易导致贫困生在择业或从业中遇到挫折时丧失斗志力。教师对思政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导致教育融合不紧密的主要原因。

1.2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贫困生在制定就业规划时,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就业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贫困生在就业方面缺乏自信,情绪较为焦虑。这种被动、消极的状态易导致贫困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目标,而部分贫困生在就业、择业时一心追求高薪,没有摆正自己的求职心态。在此情况下,无法发挥就业指导教育作用。此时,教师应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纠正贫困生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贫困生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原因既与贫困生的自身情况有关,也与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有关。部分高校贫困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一味地追求高薪将导致就业规划失去意义与价值。

1.3教育方法有待改善

部分高校虽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深度融合,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就应考虑是否是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知,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教育流于形式,不具备高效的育人价值。比如,部分教师会将教材作为唯一教学资料,对教材内容加以复述和传输,在教学中没有全方位站在贫困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使得教学过程与贫困生的实际情况不符,最终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新时代思想对待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在将两者密切融合的基础上,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但我国高校部分教师对此还不够重视,当前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提高了高校教师入职门槛。但有的高校在教师正式入职后没有对其进行培训指导,甚至有些教师自身也缺乏就业与思政教育融合经验,无法为当代贫困生带来有效的教育,进而导致思政与就业指导融合教育方法不适用。

2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开展路径

2.1加大贫困生心理素质培养力度心理因素

一直以来就是制约高校贫困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思政教育的开展则有助于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借鉴网络化管理理念,通过构建心理健康网络的形式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与合作,发挥联动机制的优势,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从而为制定贫困生心理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二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秉承层次化理念,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制定富有层次化的心理建设体系。针对心理状况不佳的贫困生应当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邀请专业人员对该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以平和的心态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自身层面不断弥补个人不足。

2.2鼓励贫困生参与校园活动

学生就业本质上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总体评价,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学校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可以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现代化高校教学体系中更加突出“第二课堂”理念,而且“第二课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密切。由于贫困生群体家庭条件的先天缺陷,对其心理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进而表现为不愿意融入群体、消极对待各类校园活动等特征。由此可见,贫困生群体事实上生活在与主流校园环境氛围脱节的状态,而相对贫乏的校园活动参与经历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关注贫困生参与集体活动方面:首先与贫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贫困生消极对待校园活动的原因,进而确定家庭贫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面对面的交谈是一种走进贫困生内心深处的良好方法,通过交谈帮助贫困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交往观,消除家庭贫困带来的心理障碍,鼓励贫困生参与到各类学校活动中。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构建结对帮扶机制,选派班干部与贫困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由班干部带领贫困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促进贫困生融入学校整体氛围之中,使其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心态。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着手,在高校活动组织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有类型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模式满足更多类型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活动参与需求,帮助贫困生更好地融入学校活动体系中,发挥“第二课堂”对贫困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为其今后就业增强竞争力。

2.3增强贫困生的就业规划意识

培养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规划意识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使贫困生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时能够从容不迫。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通常只对各类校园活动存有兴趣,对未来就业认识相对模糊。贫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意图求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并真正达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目的,但没有明确的就业规划。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贫困生入学阶段就做好相关工作,引导贫困生在大学期间时刻秉承就业意识,初步建立个人就业意向,并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个人技能,进而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就业规划。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贫困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开展必要的就业规划教育,帮助贫困生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规划。

结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多元化思政教育将满足贫困生个性化就业需求,解决“就业难”“慢就业”等现实问题,就业困境的突破也将进一步巩固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促进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余航,苏健康,钟馨怡,刘仙.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策略分析——以铁道运输类专业为例[J].中国储运,2021(10):121-122.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1.10.056.

[2]谢婉.基于就业指导视角的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政教育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20-21.

[3]叶榕.基于互联网+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134-135.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9.067.

1980年6月  男,湖南长沙,讲师,硕士研究生
课题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21C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