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死亡率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人口死亡率研究进展

高艺方,耿杨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10

摘要:我国对死亡率问题尤为关注,有分省分年龄段的研究,也有构建多种死亡率动态模型的研究。死亡率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制定等多方面,研究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它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总结发展变动规律,深入了解人口发展过程。

关键词:死亡率影响因素人口发展过

1.引言

死亡率这一人口指标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服务于政治、医疗、保险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首先,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各个部门通过对人口死亡率数据分析来有计划地增减相应物资和服务产出,以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其次,医疗卫生相关研究领域可以借助人口死亡率的情况来探寻流行病与诸多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探究这种联系的强弱程度,通过对人们的日常习惯、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调查来锁定特殊的风险样本,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此外,在金融行业相关领域,例如将人口死亡率数据作为关键测度指标的保险业,可以通过更精确的死亡率数据对金融产品合理定价,以此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和风险的规避。

2.死亡率影响因素分析

2.1身心健康状况

近年来心理学界对身心健康问题尤为关注,并且认为身心健康也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各不相同,能够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一个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最终形成的生活压力和心理状态也会大相径庭。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调查研究发现躯体症状分数与死亡焦虑分数呈正相关身体状况越好的人群越少关注死亡。身心状况的好与坏对死亡接受态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自觉身心状况一般者较前两者更不易接受死亡现实

2.2个人生活习惯

熬夜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常有的生活现象此外酗酒、吸烟、不规律的饮食以及聚众赌博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运动量减少、吸烟率和酗酒率不断上升以及不健康饮食等行为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加剧了人们的疾病负担引起居民死因发生变化。吸烟是全球死亡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中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吸烟人群中成年男性63%,成年女性4%全国吸烟总人数超过3.2亿。另外吸烟也是呼吸道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道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3医疗卫生

纵观国际上各国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一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医疗保障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经济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振经济:从1979-1981年刹住“一拥而上”,到1998-2003-治理通货紧缩,扩大内需,再到2009年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政策的实施,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民生得到改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变。1950-1975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快速下降这种下降得益于此期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有效的公共卫生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等非人口因素的作用1975-2000年期间由于生活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等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国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

2.4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国家间利益冲突不断。俄乌由于北约东扩问题致使双方开始战争。截止今年8俄乌战争给乌克兰带来大约9000名士兵阵亡。俄罗斯也失去了7000080000名士兵他们在行动中阵亡和受伤。截止到今日冲突已经造成5587名平民丧生和7890人受伤这一数据也可能被低估。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持续了九年多的叙利亚战争已经造成至少50万人死亡。战争带来的直接伤亡人数堪比一场流行病带来的人口死亡数。

3.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1对经济的影响

1981-2015我国在这近35年间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此期间中国的人口红利。然而人口老龄化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然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心脑血管等与老年人相关的疾病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生率跌破1%,最直接反映的就是年轻人愿意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出生率的降低势必就意味着后续我国年轻劳动力逐渐减少,同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红利也将慢慢丧失。这反而会倒逼我们进步。

3.2对个体的影响

死亡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基于生物学的。达尔文进化论中死亡被理解为是人类演化的重要的推手通过死亡的选择性来产生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所以死亡作为一种演化的动力是长期持续的作用在人体上塑造了我们人体的结构特征。第二种路径则是建立在社会和人口学意义上的特指因为死亡和疾病对个体的威胁使得个体产生了一定的行为或者观念模式来应对死亡和疾病的威胁。当这些个体聚集成了一个大群体之后就会产生一些社会性的模式

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信仰和技术的变迁等。而这些社会整体上的模式也会形成反作用在个体上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化来规范个体的行为。

3死亡率研究发展趋势

郭云等从人群健康角度评估了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2018年大气PM2.5和O3污染对不同地区产生的健康状况的损害情况,结果表明:2015—2018年PM2.5O3浓度不断下降,空气质量的提升带来的结果是由PM2.5O3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年均下降3.37%。王宏亮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死亡率一直稳定地在6‰7‰之间小幅度波动,针对这一现象政府需要做出一些措施来降低死亡率。他提出应当将降低死亡率的工作重心放在卫生健康领域。未来卫生健康政策制定的关键目标就在于降低我国人口死亡率。赵明和王晓军两位学者梳理了多人口死亡模型的发展脉络,将其相关研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多人口参数随机死亡率模型、特殊的两人口参数随机死亡率模型和其他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这些学者的对于多人口随机模型的深入探究使我们切实了解了多人口建模方法对研究我国人口死亡率模型发展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明确了未来多人口随即死亡率的研究方向。

4小结

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居民的健康水平相较于以往时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天花、鼠疫、手足口病、禽流感等疾病逐一被消除,展现出我国政府在卫生事业上的辉煌成就。取得成就的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也警示着我们,传染性疾病仍然对居民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除了疾病方面,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其他因素也不容小觑,深入探讨居民死因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政府更好掌握当前居民死亡形势,便于针对性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为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宏亮. 降低死亡率:卫生健康政策的现实与未来[J]. 社会治理,2020,(06):38-41.

[2]吕聪慧,王永茂. CBD模型对高年龄段死亡率的预测[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8):85-86.

[3]郭云,蒋玉丹,黄炳昭,邢晶晶,韦正峥. 我国大气PM_(2.5)及O_3导致健康效益现状分析及未来10年预测[J].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04):1023-1032.

[4]谭远发,王乐,黄建忠. 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国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年龄结构和检测率的双重视角[J]. 人口研究,2021,45(02):30-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