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重症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关于急重症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黎桃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在急诊中提升护理质量与降低风险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中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入的急重症急诊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将其分组,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开展护理时,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将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降低护患纠纷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管理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极大的可推广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组长;风险管理护理;急诊科护患纠纷护理方案;医院

在近年来现代临床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医护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医护质量不仅能够使临床护患纠纷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控制,并且还能够使患者与医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治疗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于改善医院形象以及改善医院的社会竞争力来说,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对于临床开展各项治疗工作来说极为重要,护理质量所指的是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形象的重要体现[2],而良好的护理质量,将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质量。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受到现代护理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每一个经济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分值量化,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4]。本次实验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在医院中提升护理质量的应用,并获得优良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中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接收并入住在医院的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将其分组,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者。实验组中共包含年龄介于46-85岁之间,平均年龄(63.8±2.4)岁,其中包括男性16名和女性14名;对照组中共包含年龄介于45-83岁之间,平均年龄(62.6±2.8)岁,其中包括男性15名和女性15名;

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晓,签署有关协议,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措施,采用传统的排班制度实行护理工作,内容包含为:遵循医嘱护理、基本护理、观测患者病情等基础工作。

    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风险管理护理干预质量管理,内容为下:

    评估和监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评估、神经系统评估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模式和呼吸音,特别关注呼吸频率、深度和对称性,以及任何异常呼吸音(如啰音、呼吸困难等)。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和临床需要,合理选择液体治疗方案。这包括判断患者的体液状态(如失水、容量不足、容量过负荷等),并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如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等)。同时,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情况,包括尿量、排便、呕吐、出血等,以评估液体平衡情况。特别要注意预防液体过负荷(如心力衰竭患者)和脱水(如腹泻患者)。

感染控制: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如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洗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准则,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并实施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导管和装置管理:对于患有导管和装置(如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等)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其位置和功能,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这包括确保导管固定牢靠,保持通畅(如定期冲洗导尿管、气管插管护理),避免感染(如消毒导管插口、定期更换导尿管等),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如导管脱落、阻塞等)。

药物安全:正确计算和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剂量,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这包括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药物医嘱,准确计算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时间,以及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在给药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对药物过敏情况的准确记录,并避免药物交叉过敏(即避免给予患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类似药物)。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品质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统计方案按医院实验要求进行,软件应用spss 21.00 for Windows,统计值选择T值以及卡方值,医务人员对数据进行记录后,判断P值,P值<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参考。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意外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30)

1(3.33%)

0(0%)

对照组(n=30)

6(20.00%)

3(10.00%)

X2

4.2662

4.1456

P

0.0012

0.0032

2.2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76.67%,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n=30)

16

12

2

93.33%

对照组(n=30)

11

12

7

76.67%

X2

8.9278

P

0.0000

3讨论

急诊内的患者病情相对来说较为复杂,而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时,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很难获得良好好的护理质量,所以研究人员需要综合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再确定患者的特点后,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5]。风险管理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当代新型的护理方式,可以很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使患者的患病率下降,这对确保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医治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开展护理时,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将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时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护患纠纷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管理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极大的可推广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莉莉,刘延锦,张文静,李超,韩现红. 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护理干预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0):1886-1890.

[2]潘爱华. 护士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35-36+39.

[3]刘春花. 临床护理管理中护士风险管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67-368.

[4]吴艳林. 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100-101.
作者简介:黎桃,女,1990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茂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职称:护师,职务:无,科室:急诊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