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2

“读写结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徐玥

乌海市实验小学     016000

  “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话题。它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下面,我就怎样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变换文体入手

  1.改变人称。这种写法在读写结合中经常应用。学生学了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把课文里面的人称加以转变,第一人称可以改变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如学了《新型玻璃》一文,课文里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圆满地实现了“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的目标。

  2.改变文体。课文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改变为其他文体,让学生加以丰富的想象,说明文可以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诗歌也可以改为(生动活泼的)小故事。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学生初读诗歌感受最深的是诗人与友人送别的真情和深情,可诗中却找不到一个“情”字,“情”隐藏在哪儿呢?师:看来,同学们被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所感动,被他们的深情、真情、友情所打动。可是我越听越有一个问题有点想不明白。感情深,诗中有“情”吗?(板书:情)没有,那作者到底把这些情藏哪儿了?先不急着回答。师:(擦去黑板上诗中部分词语)你们看,现在整首诗只剩下什么?(留下板书: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现在这首诗只剩下这四个词了。古诗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每个词后都有丰富的内涵,都有美丽的画。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些词背后是一幅什么画,画中有什么景,有什么人,在干什么,说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这些词背后的画面,感受惜别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轻松地把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溶进对话里面,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言意兼得。

  二、从仿中学写入手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教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即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再创造。正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提倡的仿写。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降低了写作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从而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并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指导学生仿写的主要途径:

  1.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句式仿写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等,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必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句式的模仿应该注意初仿不脱离课文语境,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再迁移到课外,以所仿句式、段式表现生活情境,达到运用的目的。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是一个由“带着”引导的“复说”句式,读起来很有气势,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可安排如下仿句练习:

  (1)战士们昂首挺胸,带着,带着,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2)圆明园遗址上那些石柱,带着,带着,矗立在乱草丛中。

  (3)带着,带着,我郑重地把那封信塞进了邮筒。

  (4)带着,带着,我一——。

  2.通过仿写段落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所以,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我们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式构段,有并列式构段,有因果关系构段,按时间顺序构段、按方位顺序构段等,这些典型的构段方式,是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如《开国大典》一课中有一段话介绍会场情况:“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一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作者以抓住中心辐射周围之法介绍会场,景物关系一目了然,语言表达条理清晰,非常值得学习。可这样进行方法迁移:

  读:从语段中找出景物,绘制会场示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先写天安门广场,明确顺序;通过弓I读、对着图读等多种形式,完成“建模”。

  写:运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或校园。

  这样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过程、建构过程,其积累意义远大于传统的读读、背背。

  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和布局谋篇。如教学《桥》这一课,在阅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典型的短语表达方式与作用,课后让学生模仿这种方法来写玉树地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教师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三、从拓展延伸处着眼

  拓展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拓展延伸主要有补白、拓展、改写、续写、扩写等类型。是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读写训练形式。如学了《学会看病》一课后进行课堂练笔: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母亲经受这种感情的煎熬。如果有一天,她想把自己的心声吐露给儿子听,她会怎么说呢?请你以妈妈的身份给儿子写一封信。儿子收到这封信,他又会怎样回信呢?也请你以儿子的身份给妈妈写一封信。

  这既是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不但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对文章的理解领悟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种在阅读课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是将学生习作意识、习作观念、习作方法、习作能力等作为一个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以贯之,分层递进整体发展。这种整体性的递进渗透,既充分体现了“语文意识”或“语文味”,又让学生学到了习作方法,提高了习作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心将读写结合训练搞好,实现读写互促1+1>2的整体功能,还阅读教学一个应有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