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蔡小玲

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纳入研究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45,常规护理+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缺损程度以及认知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脑卒中缺损程度SIAS评分(64.52±5.19)分、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分(102.51±8.3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4.62±8.51)分,对照组干预后SIAS评分(51.78±6.24)分、LOTCA评分(84.78±9.4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8.78±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下肢、上肢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增强,可以改善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脑卒中生存质量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为120~180/10万人/年,病死率为60~120/10万人/年。医院-社区-家庭这种新兴康复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采用系统、整体和互动的护理方式,本研究采用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旨在探究此模式干预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纳入研究的脑卒中患者90例,均为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病房住院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50~85岁,平均(72.75±4.12)岁;观察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50~84岁,平均(73.24±4.1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患者家属或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①饮食:指导脑卒中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为主。②肢体功能:对患者肢体摆放姿态进行纠正与指导,主要以精细、灵活性及协调性的动作为重点;同时包括辅助伸展肢体、辅助行走、肢体推拿等项目,并鼓励家属与专业人员配合,一起督促、帮助患者完成训练。循序渐进、适时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和目的。③语言训练:根据失语的不同类型和程度进行语音训练。④心理护理:通过观察及言语交流了解患者近期的心理、身体状态,针对性予以心理指导。医务人员要叮嘱家属或照护者加强家庭支持,一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鼓励、协助患者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康复训练;二是鼓励患者进行兴趣培养,如养动植物、下棋、散步、跳舞等,调畅患者心情,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是在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能及时与医院、社区医护沟通并对患者进行疏导,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时积极送医。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脑卒中缺损程度。采用脑卒中缺损程度(SIAS)评价患者的脑卒中程度。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④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⑤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评分法评价患者上肢、下肢运动。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脑卒中缺损程度、认知功能

两组干预前脑卒中缺损程度SIAS评分、认知功能LOTC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IAS、LOTCA评分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脑卒中缺损程度SIAS评分、认知功能LOTCA评分(分,x-±s)

2.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4±10.15)分,干预后(84.62±8.51)分;对照组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3.42±10.21)分,干预后(68.78±9.26)分;两组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306,P=0.380),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2,P=0.000)。

2.3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干预前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S-QOL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增加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质量(分,x-±s)

2.4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下肢、上肢功能及平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上肢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增加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x-±s)

3讨论

目前脑卒中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身体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临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常规宣教、康复训练指导,但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服务无法涵盖至院外,往往会因为自身或家庭照顾者等因素无法进行科学完整的康复治疗,导致患者康复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护理中,此模式在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内,能及时了解患者认知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整体健康的变化,出现问题及时予以干预,通过建立档案、入户随访、针对性指导帮助并督促患者进行康复,增加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康复信心,促进身心共同康复,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提高其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对促进脑卒中院外康复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英,陈萍,潘春荣,杨福娣.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6):2091-2092.

[2]彭丽延,徐娟.医院-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7):142-144.

[3]向圣晓.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10.

[4]高艳丽.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8):183-185.

[5]沈雪琴.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