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的“导”百花齐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让语文课堂的“导”百花齐放

叶燕

四川省井研县王村镇中心小学校 邮编:61310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其中教师的“导”很重要,于是就从十个方面来介绍教师的导:一、巧用图片。二、故事导入。三、设置悬念引入。四、情景导入。五、符号圈点导。六、导入时注意切入学习方法。七、板书导。八、追问深导。九、精讲精导。十、课后再导。而且还举了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这些导学方法指引下有了知识建构过程,将知识系统化,方法有可操作性,使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导学;高效;事半功倍

当教书先生20余年,总在思考如何让课堂高效。经验告诉我,让课堂高效,其中“导学”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可见,所谓导学,就是教师以学情为依托,相机诱导,引发学生主动、热情、高效的投入学习,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如何用好导,如何导?下面我就语文课堂的“导”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故事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做铺垫。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还愁搞不好吗?而故事导入也特别适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低年级比较关注故事内容,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配合丰富的表情动作,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思维。比如一年级的语文《比尾巴》、《乌鸦喝水》、《曹冲称象》、《坐井观天》等课文,都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先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这样课堂的引入又丰富又有生趣。学习就会事办功倍。

二、设置悬念引入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望往往从疑问开始的。设计的导语,尽力设计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比如我在教学《花钟》时问:日常钟表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用花制作成的钟表吗?课堂马上就沸腾了,教学情境有了,学习热情有了,学生已经置身于学习氛围中了。再比如,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先问,你知道什么是窝囊吗?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老虎是凶猛的动物,怎么会窝囊呢?课堂上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起来,学生已经进入了课堂的情境了,在无形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

三、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进课堂。实践证明,利用情景导入法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先播放了月光曲,再用亲切的语言描述情景,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带入了课文的氛围,进入情景。这种用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导入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课文美文美景是非常适合美的情境教学的,引导学生欣赏想象桂林山水的情景,在全文最后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体悟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设诱入、深入的、充满美感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文以载道,文以传情”,让学生去体会语言美、意境美。

四、符号圈点导

学生的认识是任何高明的老师无法替代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觉探索,动手动脑,自我获取知识。符号圈点导,就是学生勾画圈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内容及掌握程度,这时候老师指导学法,如:时间分配、记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哪些知识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哪些需要讨论。老师在讲的过程当中指导了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逐步系统化。比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先让学生圈画不懂的、再勾出总起句,再圈出能表现杨氏之子特点的词语,体会文言文中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动手动脑,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五、板书导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我觉得起到了各种作用和意义。帮助实现教学目的,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其次,板书可以展示授课目的,彰显知识点间的联系。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控。比如,我在教学《手指》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找出总写五个手指的特点的句子,并板书。再让学生分别找出五个手指的优缺点,并板书。最后课文总结全文,这样三个步骤的板书,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清晰明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一目了然。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得以呈现。再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提炼每段主要内容,并且板书,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就有了明确的了解,学生就能抓到课文的主旨,从而感受异域风情的同时也学习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追问深导

古人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追问就是追根究底。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使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就有知识建构过程,将知识系统化。比如在教学《海的女儿》一课时,咬文嚼字围绕学习任务不停追问,分析出文本的语言表达结构,在追问引导出童话题材的写作特点,这样也凸显了安徒生童话永远值得一读再读,让老师也感受到追问深导去感受人物的美好。在教学《火烧云》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追问火烧云的特点,用外显的语言运用为主线,将文化、思维、审美蕴含其中。在追问中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得到滋养与升华。

七、课后再导

学生的学习有没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情感。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收获了知识,而课后再导,无疑于课堂学习之后的神补刀。一堂课后的拓展题,可以从知识一点引导出其他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红楼春趣》,学习完后,学生读懂了,也产生了兴趣。而《红楼梦》是一篇浩繁的文学巨著,很多人一辈子都未必能读懂。而拓展题就抓住《红楼春趣》中的几个人物为根本,要求学生再读这些人物的其他故事。这样潜移默化,也灌溉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之花。再比如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后,拓展题以“光影列车”为拓展,要求学生找古代名楼的古诗,分析诗意,了解名人,吟诵名句。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感受其名楼文化,体会名人的家国情怀和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精神。

结语

语文课堂的导,如果用好了,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会让“读、思、说、记”融为一体,会让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好的方法的引导,才会让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当然,俗话说的好“教无定法”,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进行细致、认真的探索研究,从而努力完成现代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