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探究

严伟伟

西安市经开第五中学 710018

摘要自学能力顾名思义即不需要他人的指导帮助而具备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落实到初中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上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方法探究

引言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虽然不是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但却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实质,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其自主学习的辅助者,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借鉴。因此,文章由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展开,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一、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自学能力的培育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在教师以及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够进行高效的学习,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无法满足后期生活以及整个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在初中的课堂内容讲解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作为教师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优化考虑,通过该方面能力的有效发展,可以为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育,必须要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以此使其最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以兴趣为先导,帮助学生养成自学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只有具备了学习兴趣,才能发自内心地想学。而只有学生心甘情愿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才能主动思考并在日积月累中萌发自学意识,最终采撷数学硕果。因此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自学意识,让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首先要营造情境引入教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初中数学并没有大量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定理的推导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改变“数学很抽象”“数学学习很难”等刻板印象,反而觉得数学很有意思,从而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情境引入教学一般包括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类选择。其次要重视问题教学,在抽丝剥茧中让学生感受到思考发现的乐趣。数学课堂从来不缺问题,部分教师甚至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收效不大。究其原因就在于问题过多、过杂。可见,问题教学要遵循科学,也就是说,提问要具有系统性,讲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切忌东问一句、西问一句,思维杂乱,毫无章法。

(二)重视小组"议论”,落实交流互动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堂,也是一门需要多人合作的学科。因此,学生必须加强自己的讨论、集体交流,以寻求复杂问题的共同解决方案,并更有力地发展学习能力。事实上,一些初中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相对突出表现的学生,不敢提问或积极回应他人的问题。因此,在“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运用中,数学老师不允许使用一些强制性措施,这种方法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必须鼓励这些学生做好准备,放下思想负担,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例如在教授与几何有关的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用“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中的“讨论”方法,让学生进行“分析题目、测量图形、计算数据、查看过程”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分工,让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他们就拥有了自主权利,与最有学习经验的学生进行交流,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弥补他们的弱点,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合生活化的实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也需要学生们在自主的体验当中,发现更多愉快的收获,让他们真正地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中去,学生自己的收获感和愉快感就成了一种内部的强化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安排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素材,这些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们问题思考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在准备这些素材和资源的时候首先要做一个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人,并且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数学的问题和情境。这样,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生活化的素材和资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也便有了更多可用的素材,所以,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也用自己对于生活和数学的热爱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给学生们带去自主探究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可以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学习的行动当中得到更多的鼓舞,深切地感受到学科学习的魅力以及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

(四)实践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的特殊过程,所以整个课堂上的主体就是学生。只有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带有启发性和探究性,并且利用开放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以及资料的查阅等,更好地对数学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和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展开与折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然后沿着线剪开,得到平面图形。再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大家可以彼此交流之后再回答,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一比看谁说出的图形最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能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要求。

(五)让总结纠错引发反思

对于初中生来说,适当的反思对其发展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总结与纠错,是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两个重要手段。为此,教师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总结、纠错为切入点。比如,将总结任务置于课后,提示学生按照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总结,以“系统”“细致”“清晰”“直观”为基本要求,减少总结形式的限制。这样一来,选择适合自身数学思维水平的方法进行总结,将自主学习再次落实在总结环境中,在舒适的总结状态下,学生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地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以纠错为例,当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特别是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错误时,教师可以尝试改变纠错方法,先引导学生自主纠错、相互改错,再根据活动效果,适当介入指导,使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并纠正错误。此刻,随着错误的解决,在自主纠错、改错中积累“改正错误”的丰富自学经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样能够发展、提高。

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是其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找到了最高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其最终的学习成绩也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教师在这期间必须要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当前的课堂探讨中来,以此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当前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蒲小英.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多项式的除法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21(2).

[2]耿精媛.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7).

[3]李治国.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J].教育界,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