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量减负,创新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

郭华丽

九江市濂溪区浔南小学   332000

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教育部同日发文表示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基于以上背景,每位教师都肩负起“双减提质”的重要任务。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深化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然而,在新政策刚实施的前提下,每一位老师都在摸索阶段,因此,在作业布置上,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作业数量仍然繁重

在“双减”政策提出后,繁重的作业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些地区的学生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过多的作业会剥夺孩子们休息玩耍的时间,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学习态度,可谓事与愿违。

2.作业布置过于机械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学习必备的四种技能。但有部分老师往往更多注重培养小学生写的能力,并且是抄写的能力。很多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是抄写课文生字词,就是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类似这种抄写的作业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字词记忆能力,可长时间机械枯燥的抄写,也会使学生们丧失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作业设计没有体现分层

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让所有学生多做练习,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记住并掌握知识,所以在作业设计上使用“题海战术”,给所有学生布置一样的任务量很多的作业。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任务量过多,不仅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基础好的学生没时间进行课外填充,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做不完,违背“双减”政策的要求。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里提出的指导意见:教师要精心地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中,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同时,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凸显听说读写功能

听是学习语文的开始。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在指导学生倾听时,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并要求学生在听时集中精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一课中,我利用视频播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感受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从而对我国环境的现状有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在说的兴趣中展示个性美。其实,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都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回答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读书、说话训练等都有口语交际的影子,可见培养好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多种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口语交流。还是以四上口语交际课《我们与环境》为例,在学生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获知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好点子,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吸收别人优秀的观点。

让学生在读中接受美的洗礼。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语言优美的文章,以四上为例,收集了如:《观潮》《繁星》《爬山虎的脚》等课。引导学生多多诵读这些美文,不仅能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观潮》为例,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步骤,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从而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和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于热爱。

让学生在写中开拓创造美的空间。写包括汉字的书写和写作两大类。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注重写字的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很重要,平时可让学生养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这样在写作时不至于词穷。其次,小练笔训练也要重视,老师在布置小练笔时要有针对性,最好和课文同步,如学习写人的文章,就练习人物描写;学习写景的文章,就练习景物描写;学习叙事文,就练习记录一件事……把课文里学到的写作手法及时训练,写起习作来就会轻松很多。

2.依据学情,设计精准适量作业

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他们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切记勿“一刀切”,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上的差异,布置分层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相对较高,更具挑战性的作业,吸引学生去尝试;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在难题后面给出一点点提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对于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需要教师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题目,如以基础的字词句为主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此外,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上,一定要避开“高压”“量多”的弊端。不能错误地认为作业越多越好、越难越好,应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布置。

3.结合学生兴趣,设计趣味作业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基本上是以书面作业为主,且作业大多来源于书本和测评练习题,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缺乏激情和乐趣,导致写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若能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也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懂得要树立信心,勇往直前,同时还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因此在学完后,我布置一项趣味作业:周末和家长们去爬山,并用激励性的语言互相鼓励。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既锻炼了身体,又对本文的道理进行了实践。

4.结合课文特点,设计开放性、探究性作业

语文作业不一定要封闭、独立地完成,相反,有时候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更能解决问题。以四上《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利,那它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通过讨论和探究,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明白了现代科技其实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沉迷网络导致成绩下降……那如何在科学技术的利弊间平衡,则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深度思考。通过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刻,把握得也更牢了。

5.与学科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知识融合是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语文作业设计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学习《繁星》这篇课文,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画面并画出来,通过绘画体现了语文与美术的联系。

6.联系节日文化,设计爱心作业

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抓住节日契机,设计爱心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情感,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时,鼓励学生写一封信给家长和老师。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在沟通亲情、师生情。当这些情感伴随着语言文字走进学生心里的同时,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落实。

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双减”政策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学生从被动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使学生的能力也得以自主发展,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