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思维闯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3

递进式思维闯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贺芝

深圳市红桂中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练习乃至课后作业中也非常习题的层次性何循序渐进性。让学生课堂练习中逐渐形成思维能力,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并让整个课堂呈现轻松的氛围.学生在好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最终达成老师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教师反思课堂,提高教学效益。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从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在数学课中进行“递进式思维闯关”的优势所在及在实施“闯关”时应该注意的“目标侧重”、“题量适度”、“检测点”等几个问题,以便自我反思,优化课堂。

【关键词】数学;递进式思维;教学法

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会涉猎数学的整体框架.在这个阶段,学习重点是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如果将问题意识带入到学习过程中,在不断的“闯关”中形成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不再被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引入递进式思维闯关,可以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思维训练。

自改革开放来,随着深圳这个城市越来越国际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这就要求数学教育一方面能够适应这种变革,培养出具有更高数学素质、更强创造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创造高效课堂,作为教育者,每一个老师都很愿意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去做努力的尝试。

结合本人在教学方面对“递进式思维闯关”的尝试结果和经验,我认为“递进式思维闯关”有以下优点:

首先,“递进式思维闯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解为主,而在课堂练习部分的时候,经常发现书本的练习不能完全被学生所适应,而“递进式思维闯关”的实施过程,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心选编的分层练习。“闯关”过程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过程,学生扮演着“被测”与 “自测”的双重角色,评价角色的多元化,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递进式思维闯关”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建构,让学生学会学习。“递进式思维闯关”不但是老师对自己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检查,更重要的是通过闯关,让学生自我感知是否学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正确学习方法的摸索,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方法提供了基础。

第三,“递进式思维闯关”的实施体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水平层次,有的放矢地生成全面及个体的引导策略,既在面上解决共性的问题,有在点上为个别学生的困难点明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递进式思维闯关”有助于为学生“减负”。一方面,老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以“闯关”的结果为依据进行作业的分层布置,另一方面,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在新课结束后马上实施“闯关”,能够让学生在最佳的时段有效记忆,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后及时的体验到闯关成功的乐趣。

在实施“递进式思维闯关”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递进式思维闯关”的核心和方法

“递进式思维闯关”就是老师在课堂把某精心设计的问题带入到教学情境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是课堂教学后,老师展示某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带着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主动学习,这一关闯关之后,马上展示比之前更深一层的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涉及的知识在学生掌握知识后,老师再让学生就知识点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掌握能力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的奥秘,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y=kx+bk≠0),其中b的正负与该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的关系可以课前先设计提出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发现当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且交点坐标为(0b,随后展示相关的几个具有层次性的练习。

老师把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以及每章节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的问题嵌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先熟读数学书,并在自己的探究或与同学的合作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例如在二次函数y=ax2+ bx+ca≠0)的教学设计中,可逐步设计问题,a的正负与图像开口方向的关系;c的正负与图像和y轴交点的位置关系二次函数的顶点、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的求法,利用对称轴和图像的开口方向,四点法画出二次函数图像便瞬间升华出来数与形、图与形的有机结合可以顺利且巧妙地解决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巧妙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问题老师运用“递进式思维闯关”

时,将书本章节知识与某种教学情境相结合,再让学生组成探究小队,每个小队都要根据老师在情境中嵌入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老师直接在课堂中提出疑问,如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a与开口方向的关系,引导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递进式思维闯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层次递进问题教学法可以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通过“闯关”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性,这样能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锻炼应用能力老师在授课中引入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路被启发引导,在思维闯关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发散,同时体验到思考的乐趣,这一方法体现出“思乐课堂”的本质。

“递进式思维闯关”通过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带领,去学习中解决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收获后引发思维的连锁和延伸,从而自己主动提出对知识点的疑问在此基础上,学生会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掌握了自己主动探索求知的能力,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科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后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三、层次递进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课前习阶段引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中,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已经具有自己的思考模式,但是针对学习的思维模式还处于养成之中在这个阶段,老师还是要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老师引入问题意识,让学生始终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连续的动力和好奇心,并通过“递进式思维闯关”,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快乐老师怎样设计“关卡”才能更好地实施“递进式思维闯关”,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老师在授课前就要通过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调动好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引入问题启发思考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探索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勾股定理章节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中国古代商高的介绍视频,向同学介绍商高面对的问题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商高,你会怎样得出勾股定理呢?学生在课堂氛围中,把自己代入到商高的困境中,根据已经掌握的三角形知识,通过求解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得到勾股定理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要列举一些例子,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不会产生厌烦心理老师把学生带入到商高的情境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念感,让他们产生能与历史人物相连接的乐趣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通过具体事例掌握了抽象的知识问题情境会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思考,这种方式让学生把抽象结合到具体中,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求解新知识

老师设计的“闯关”问题不要太难,这样能让学生带着乐趣进入思维探索学生理解了问题的本质就能把握到知识的关键,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去开发新的知识,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思维连锁的过程,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老师要像设计了一个通关游戏似的,先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回忆那些相关知识点的属性或者数学模型,然后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旧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的属性这种知识的连锁发现可以拿情境模式举例,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用具象的手法去理解,从而大大减少了思维难度这种转换模式也很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因为他们现阶段的思维还是以具象化的思维模式为主,老师要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收获知识用旧知识求解新知识能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让他们把知识进行串联,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自己提问

学生通过课堂问题引导自己解决问题后,会更进一步地理解知识点,学生在这个阶段会产生自信,也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刚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疑问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就像牵引索一样能启发自己进行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比如,学生掌握了某种解题方法,在收获相关知识后,会产生疑问: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如果有是什么呢?老师此时如果对学生进行引导,告知他们别的解题方法就涉及了还未学习的知识点,这就让学生产生了马上学习的动力,学生会对未学到的知识点进行研究,这种方式让知识点产生了联结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快了课程进度,掌握了更多的知识,锻炼了思维的维度.这就是递进式的问题意识对学习带来的积极效果.

结束语

总之,“递进式思维闯关”让老师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今的教学潮流,是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徐海燕.问题递进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教学通讯,201534):31-33.

2陈波.浅谈初中数学递进式问题教学”[J].文存,201719):107.

3梅秋萍,何邦国.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层次分类及教学[J].中学数学杂志,201206):14-16.

4吴有昌. 《数学语言障碍初探》[J].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11(2): 68-70

5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0

6金洪源. 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 上海教育出版社:金洪源, 2004. 196-231

7CF, H, Bell. 中学数学教与学[M]. 美国匹斯堡大学:CF.H.Bell, 2013. 23-53

8 刘宝瑞. 非智力因素培养与中学数学学习[D]. 龙门书局:刘宝瑞, 2012. 32-48

9加德纳. 心智的结构[D].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加德纳, 1983. 24-132

10 文燕燕.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D]. 鲁东大学:鲁东大学出版社, 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