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提问构高效课堂,核心素养落地开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科学提问构高效课堂,核心素养落地开花

 ,刘茜, 

江西省宜春中学 336000

摘要: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贯穿在课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中,科学合理、精准高效的提问,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设问 核心素养 情境

一、以学生为主体,紧绕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班课标)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需要达成的最终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注意教学设计的目的和思路不必每个内容或每个活动都要培养4个核心素养,可能侧重于某一核心素养;而且注意,每个核心素养的都包括每多侧面和具体落实点,而每个教学内容可能侧重于落实其中的一个小点。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综合地理教学内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以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并达成地理学业质量要求。

二.科学系统设问,落实核心素养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是建立在对问题的思考之上,建立在对已有认知的质疑和矛盾之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矛盾和提出一定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科学有效的设置问题链,通过地理问题体现地理思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归纳知识。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标要求,培养核心素养。

  三.注重技巧,有效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激发好奇,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科学的提问,从而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设置问题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问题的目的性、指向性明确,设问的对象、要求,核心问题要准确。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思考的方向。例如教师明确提问词,包括:概括,描述,归纳,总结,分析,评价,说明,预测等。是针对局部还是整体提问,是问原因还是影响,是问影响还是积极影响?是问优势因素还是限制性因素?

2、避免低效问题,即过简单和直接。避免对与重难点无关的知识进行过多地提问。

3、提问前通过图文或影视材料进行一定的铺垫,弥补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缺陷,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4、注意问题呈现时机。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或思维能力时提问,也可在学生已有认知被质疑和颠覆的时候及时提问,或当学生对某一现象或案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的时候及时提问,或在呈现视频等材料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看并思考,也有利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

5、拓展或探究问题应有一定深度,要挖掘地理现象的本质,综合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影响等进行综合思考和探究,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甚至有一定争议性,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

6、结合教学目标,多角度提问,对问题类型进行设计,可以区分设问、追问;核心问题、支线问题、承转问题等。

7、提问要有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解决后续问题做铺垫和“脚手架”。

8、针对学情,进行区别提问,创设“看得见”与“看不见”问题。看得见的问题如“识别、描述……”;只看见一半的问题,“如说明、归纳……”这是对看得见的问题进行追问;看不见的问题,“如推理演绎、分析应用……”,则是对各类现象景观进行深入探究、讨论。通过不同层次问题探查、改变、挑战和刺激学生思维。

四.引入情境,课堂实例

本文以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部分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进行举例说明。《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一节对应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根据对以上课标要求的解读,在学习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的基础知识后,从北京的城市功能区的调整入手,结合情境,层层设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的如何科学调整,合理利用空间。

教学片断一

出示材料,提出问题

为改善北京环境质量,2005年首钢将钢铁产业冶炼部分迁往河北曹妃甸等地,拉开了首钢搬迁和首都西部地区功能调整优化大幕。

(1)首钢原址属于哪一种城市功能区?

(2)分析影响首钢搬迁的原因有哪些?

(3)首钢搬迁后,你认为这些旧厂房可改造为何种用地?

两个材料,三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据可循。第一问是对材料的最简单的提问,对学生地理素养要求最低。通过第(1)问,学生明确首钢的用地功能为工业,为回答第(2)问做铺垫。首钢冶炼部分的搬迁,实际上是首钢本身重新选址的问题,也是该地区用地类型的改变。学生需要综合工业给环境、交通、人类生活等带来的影响,也要明确首钢冶炼部分在区位选择上对地租、交通、劳动力、政策、地形、资源、环境等有哪些要求。通过第(2)问,实现了对给定的地理事象,综合各种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既然首钢搬迁了,顺势再提问首钢搬迁后,你认为这些旧厂房应如何处理?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该问题相对开放,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不会因为与固定答案相差甚远感到沮丧,还可以互相探讨各自的想法,取其精华,开拓思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积极的点评,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案例为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是一种地理实践力的提高。旧厂房的处理学需要思考该地域的区位条件,也要熟悉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区位选择,是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深度上的更高的要求。

教学片断二

出示图文材料,提出问题

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4座冬奥会训练场馆。除了冬奥会项目,首钢原址上规划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总面积达70公顷,实现1.9公里长的绿轴景观。

(1)从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角度,说明将首钢原址进行如此改造建设的意义

(2)结合案例和生活经验,你认为应如何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在学生讨论完如何处理废旧厂房后,可能会好奇到底实际上是如何使用这一土地的,教师可以马上展示上述材料,学生可以豁然开朗,如果这一决策与部分学生的想法一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接着提问:从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角度,说明将首钢原址进行如此改造建设的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归纳总结出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城乡空间。以前面的提问为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归纳总结,根据真实情景的土地合理利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人地协调关系的构建,是地理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

综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问,以问题为线索,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形成地理思维,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梅.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地理问题式教学探索 [J].中学地理参考,2021,40-42

[3]高俊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网络培训[Z],2021

[4]韦志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网络培训[Z],2021